《大家論壇》商業視角:從能源到工業 賺錢的公司多少都以環境為代價

畢爾曼(ERIN BILLMAN)& 扎比(EVA ZABEY)    2020年10月28日 07:00:00



 



 




畢爾曼



●科學基礎目標網路執行總監




 




扎比



●大自然的商業執行總監




 



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最新出版的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書》讀起來相當令人沮喪。如報告所說,生物多樣性對因應氣候變化、確保長期糧食安全以及防制傳染病至關重要,但我們卻沒有達到任何一項之前設立的環保目標。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非得加緊腳步不可。



 



從能源產業到工業化農業,我們的環境是這些私人企業高額獲利背後最大的犧牲品。隨著環境破壞日益嚴峻,自然災害變得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具有破壞性。這個趨勢大幅加劇了一般企業員工、供應鍊和企業利潤所面臨的重大風險。



 



僅在今年,COVID-19疫情就已經造成超過100萬人死亡,並導致了供應鏈中斷、全球需求下降、全世界陷入嚴重經濟衰退。同時,在強烈的熱浪中,美國企業不斷面臨大規模森林大火及停電。就連全世界最大的熱帶濕地-巴西的潘塔納爾濕地也燃起火苗。而中國和非洲則遭受了嚴重的洪災。防止這些災難繼續擴散、升級顯然對多數企業是有利的。 



 



即使在短期內,將永續性作為決策核心考量其實也會帶來正向的商業利益。自從COVID-19危機開始以來,永續性資產的投資表現已經超越了大盤,並且具有較高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評級的企業更不斷獲得更多投資人的青睞。越來越多想吸引投資的企業開始將有意義的ESG行動納入企業策略當中。



 



因此,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採取行動保護、恢復他們所依賴的自然資源這個趨勢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至少有530家企業已承諾採取行動來扭轉生態損失,並且至少有1,200家企業已經著手採取了諸如保護森林或使用再生農業的方案。 



 



其一是化妝品巨頭Natura&Co,該企業已承諾將實現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溫室氣體(GHG)零排放和零森林砍伐率的標準。歐洲跨國食品企業達能(Danone)則成為了第一家上市的「使命企業(entreprise à mission)」。根據法國法律,使命企業需在企業章程中闡明其宗旨以及與宗旨相符的社會環境目標。



 



此外,水處理企業蘇伊士集團(SUEZ)則贏得了一項設計合約,用以修復並擴增位於亞洲最大石化平台-上海化學工業園的排放建築濕地。這種所謂的Libellule區(蜻蜓區)將利用自然環境的水處理能力,恢復生物多樣性並改善排放水的質量。



 



不過,儘管這些目標充滿希望,卻仍缺少了一項要素:一個可以確保所採取的行動足以保護並修復大自然、並能串連各項措施以最大化影響力的框架。「用科學達標網絡(SBTN)」的宗旨就是提供像這樣的一個框架。



 



獲得1,000多家企業承諾將依據科學實證設定碳排放目標,「用科學達標網絡(SBTN)」為願意保護環境的企業發布了目標指南。該指南由諸多科學家以及環保團體、企業和顧問公司代表制定與審查,其中詳述企業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仍應致力於保護並修復全球公共領域-土地、淡水、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所有人賴以為生的和緩氣候等-的五個步驟。



 



首先,企業必須對其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與依賴性進行量化評估,並建立一個潛在問題列表,以做為訂定目標的依據。



 



再來,企業必須設定優先順序。例如應考慮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人們最賴以維生的自然區域-以及最受供應鏈活動影響的區域。



 



在企業認知到關鍵問題並決定了將採取行動的區域後,他們必須開始收集這些區域的基礎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制定公開的行動目標。這些目標必須考量到地球生態的限制以及社會急迫性。



 



第四個步驟是行動。在著手執行計畫時,企業應將其目標分成三個層次:避免對自然產生負面影響,減少不可避免的影響,以及再生並修復生態系統。在追求這些目標時,他們應不斷思考可以在組織內部、整個供應鏈或其他方面進行哪些改變。



 



有一些人已經開始了這樣的改革行動,提出了對環境有益的政策倡導。超過600家企業(合計年收入超過4萬億美元)簽署了「保護環境與我有關」的行動呼籲,敦促各國政府立即採取政策,在2030年之前扭轉生態系統遭受的破壞。這是第一次這麼多企業一起努力推進2020年後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討論。 



在「用科學達標網絡(SBTN)」所提出的框架中,最後一步是讓企業追蹤其計畫並公開報告進度。他們計畫與不同企業合作並重複利用該指南,實現它的最大效用。



 



儘管已有了這些努力,各企業開始著手實行有科學根據的環保目標只是一切的起點。這些倡議需要快速擴大規模,而這將需要許多企業史無前例地一起合作,不過「用科學達標網絡(SBTN)」的計畫將能促成這項艱困的任務。



 



我們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也最充滿不確定的時期。為了防止災難發生,各企業必須重新設定自己的策略方針,並引導世界走在公平、零排放、環境友善的道路上。



 



(翻譯:

陳恩潔,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Making Business Work for Natur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