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美國視角:與中國在氣候變遷合作 別掛勾人權貿易議題

裴敏欣(Minxin Pei)    2021年05月18日 07:00:00



 




裴敏欣



● 華裔美國政治學家,專長中國政治經濟、中美關係



●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



● 著有《出賣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的起源與共產黨的潰敗》(China’s Crony Capitalism)




 



儘管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和中國最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在合作上都顯現出了正確的跡象。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和中國的氣候特使解振華(Xie Zhenhua)在四月會面後發出了共同聲明,該聲明中指出,兩國政府正在試圖於氣候政策上進行合作,以防止兩國關係惡化為徹底的敵對關係,但前方的道路佈滿了地緣政治的地雷。



 



美國與中國表現得負責任的原因並不難理解。兩國都將氣候變遷視為是存在威脅,並且對合作有強烈的興趣。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知道,在這項議題上公開的不妥協或是蓄意阻撓,將會使他們在國際輿論上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冷戰期間,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鬥爭分裂了世界,並鞏固了同盟,但在未來十年中,僅靠意識形態不可能讓美國和中國贏得太多盟友。中國共產黨不再有任何真正的意識形態可言,而政治對立以及川普主義也讓美國的光彩黯淡了。隨著氣候變遷使人類的生存面臨風險,解決此問題的領導能力將會取而代之,塑造國際聯盟。



 



把氣候承諾的話語轉化成實際行動將在未來幾年測試雙方。舉例來說,拜登近來的白宮氣候會議不久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暗示中國與美國的合作取決於美國是否「干涉中國內政」。



 



雖然中國將西藏、新疆、香港、以及最重要的台灣視為「內政」,但凱瑞清楚地表示美國不會在這些事務上讓步以換取和中國在氣候變遷上的合作。除非美國或中國放軟姿態,否則中美在這些敏感問題上的緊張關係若再進一步攀升,將可能會危及到雙方對於氣候付出的努力。



 



除了難以將雙方的衝突和潛在的合作領域隔開,中美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氣候合作、以及合作的方式,目前都尚未明朗。簡短的中美聯合聲明指提供極少的具體內容,而這是有原因的,因為互不信任,兩國都不願意做出有約束力的承諾。



 



因此,氣候變遷的雙邊合作將會是動盪、含蓄、充其量也只會是漸進的。動盪源於中美雙方關係總體上的不穩定性,再加上緊張局勢攀升,無可避免地會對氣候的努力造成附帶傷害。雙方共同的猜忌和敵意也會阻止他們採取大動作,並促使他們極力討價還價。只有小措施才能測試信任,並產生足夠的善意來維持合作,因此我們應該預期一個循序漸進且漫久的過程。



 



雙方對彼此都缺乏信心,因此比起積極地試圖一起達成某件事,中國和美國也許可以透過避免某些行動來達成最佳的合作。現在的首要任務是避免將氣候合作和雙方關係最分歧的方面聯繫起來,例如人權、貿易以及安全。



 



執行這種約束對中國的要求比對美國的更高,因為中國領導人顯然認為氣候議題讓他們對拜登的其他政策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習近平必須認知到這樣的連結會適得其反。美國兩黨強烈的反中國情緒讓拜登沒有多少調度的餘地,而中國強烈的不妥協態度則會嚴重損害習近平作為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的公信力。



 



在接下來的多邊氣候協商中壓抑透過攻擊對方的地位來得分的誘惑也有助於美國和中國維持有生產力的參與。在減碳目標和資助開發中國家能源轉型的貢獻這類特定的議題時,每個國家的批評都應建立在可靠的科學、經濟和道德依據上。更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在批評時附帶提出第三方認為合理、實際且有助益的替代方案。



 



在中美兩國進行科技戰爭時談論雙方在乾淨能源方面的積極合作似乎有點不切實際,但即使美國和中國在最近的共同聲明內只同意要討論,而非致力於綠色科技合作,他們還是有可能尋找方法,將這類創新從戰略競爭中分離出來。具體來說,中美在權衡似乎需要維持競爭優勢,但可能對綠色科技的發展和採用產生不利的影響時,都應致力將損害最小化。



 



全世界的確需要中美兩國在氣候變遷方面合作,但我們不應該抱有任何幻想,我們所能期望的最好結果就是這兩個超級大國有嚴明的紀律,足以避免在爭奪地緣政治優勢時危害到人類的生存。



 



(翻譯:劉盈玓,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imits to US-China Climate Cooperat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