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Slavoj Žižek)
●歐洲高等學院哲學教授
●倫敦大學伯貝克人文學院國際主任
莉亞.伊皮(Lea Ypi)的著作《自由:歷史終結時的成長》(Free:Coming of Age at the End of History,暫譯)在祖國阿爾巴尼亞不受歡迎,原因顯而易見,從她自稱「倫敦政經學院馬克思主義阿爾巴尼亞籍政治理論教授」這點,就不難知道答案。
拜讀伊皮著作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她與1944年訪問紐約時叛逃的前蘇聯官員克拉夫琴科(Viktor Kravchenko)有諸多類似。克拉夫琴科著名的暢銷回憶錄《我選擇了自由》( I Chose Freedom)從詳述1930年代初期烏克蘭大饑荒開始,是首次有人以實際目擊者身分道出史達林主義的恐怖。當時仍是信徒的克拉夫琴科曾參與執行集體化,因此言之有物。
公眾對於克拉夫琴科的關注,結束於1949、他打贏與法國共產黨報紙的誹謗訴訟的那年。在巴黎開庭期間,蘇聯千里迢迢把他的前妻帶來出庭,為的就是要證明他貪污、酗酒和家暴,法庭不為所動。之後的發展大家似乎都忘了,審判結束後,克拉夫琴科在世界各地被奉為冷戰英雄,他卻益發擔心美國風起雲湧的反共獵巫,於是他警告,用麥卡錫主義對抗史達林主義,無異是墮落到史達林主義者的水準。
在西方世界待越久,克拉夫琴科就越體會到不公不義,因此他開始著迷於從內部改革西方民主社會。在出版《我選擇了正義》( I Chose Justice)這本不如《我選擇了自由》知名的續作後,他開始探索剝削較少的、新的經濟生產方式,甚至遠赴玻利維亞組織貧農新團體,但未獲成功。
受到這次失敗打擊,他開始離群索居,最終在紐約家中飲彈。他輕生並非肇因於KGB邪惡抹黑,而是絕望的表現,更證明他譴責蘇聯,本意始終是在抗議不義。
而伊皮的《自由》只用一冊就做到克拉夫琴科兩冊要表達的東西。阿爾巴尼亞1997年陷入內戰時,她的世界分崩離析,當屋外槍聲大作時,她躲在公寓裡寫日記,還做了個不尋常的決定:研究哲學。
更不尋常的是,她對哲學的鑽研讓她重回馬克思主義懷抱。她的故事證明,最嚴辭批判共產主義的人,往往就是前共產主義者,對這些人而言,批評「實際存在的社會主義」,是忠於其政治承諾的唯一方法。
《自由》源於早期一篇關於自由派與社會主義自由觀點如何相互關聯的論述,本書正是建立在這種架構上。第一部分講述阿爾巴尼亞人如何「選擇自由」,這部分算是伊皮在阿爾巴尼亞共黨統治的最後十年度過童年的回憶錄。包括糧食短缺、政治譴責、控制猜疑、嚴刑峻罰,日常生活想得到的慘事都少不了,但其中也不乏有趣時刻,即使在這樣惡劣慘澹的環境下,人們還是找得到方法,維持著一丁點的尊嚴與正直。
在第二部分,伊皮描述1990年後,阿爾巴尼亞後共產主義的混亂。她憶及阿爾巴尼亞人所選擇的自由──或更貼切地說,強行加諸他們的自由──沒能帶來正義。在描述1997年內戰的章節把敘述帶進最高潮後,敘事戛然中斷,取而代之的是伊皮日記的片段。伊皮有多擅長書寫由此可見一斑,即便她在探討的是深具雄心的意識形態計畫為何多半不會勝利,反會陷入混亂及迷失這樣的大哉問。
1990年代,意識形態計畫一個接著一個,隨著共產主義倒台,阿爾巴尼亞百姓歷經「民主轉型」,以及用「自由市場」讓他們「更貼近歐洲」的「結構改造」,伊皮在書中最後一段的苦澀結論值得全文引述:
「我的世界離自由很遠,就像我離我父母試圖逃離的世界一樣遠,兩者都未臻理想,但失敗的形式各異,如果不能理解兩者不同,我們就永遠會有隔閡。我把我的故事寫出來,是為了解釋、和解,也是為了繼續這樣的奮戰。」
伊皮從理解中得到的結論,並非有意義的改變不可能或無法避免這種憤世嫉俗的立場,她的結論是,(爭取自由的)奮鬥仍在持續,而且會一直繼續下去。所以伊皮覺得自己虧欠「過去犧牲一切的所有人,因為他們並沒有覺得事不關己,也沒有憤世嫉俗,他們不認為順其自然就能讓事情水到渠成」。
這正是全球當前處境,假如我們認為順其自然就能水到渠成,災難終將接踵而至,從生態崩潰、威權主義崛起到社會混亂與解體。伊皮傳達了哲學家阿甘本(Girogio Agamben)所說的「絕望的勇氣」,也就是被動樂觀會招致自滿,阻撓有意義的思想與行動。
共產主義末期,人們普遍懷抱美好希望,認為自由與民主能改善生活,儘管許多人最終失去了那個希望。這才是真正要開始有所作為的時候,伊皮最終沒有提出省事的做法,她這本書好就好在這裡,因為有這樣的自制,讓這本書饒富哲學意味。重點不在盲目改變世界,最重要的,是觀察、還有理解。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Freedom Without Justic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