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投資視角: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不在金錢 買的是地位

布雷丁(R. James Breiding)    2023年07月28日 07:00:00

布雷丁(R. James Breiding)

●作家,著有《創新的國度:瑞士製造的成功基因》等書




 



對億萬富豪而言,讓他們排隊等候,尤其在炎炎高溫之下,絕非他們的習慣。但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博覽會瑞士「巴塞爾藝術展」開幕日當天,一到上午11時,就出現富豪瘋狂搶購的盛況,財力雄厚又飢渴的買家競相爭購罕見的藝術品,或是尋覓難以找到的珍品,納入他們的收藏。最近結束的巴塞爾藝術展,來自36個國家共284家畫廊與會,展出3200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蘇富比梅摩指數(Mei Moses Index)是反映藝術品價格的最權威指標,自1970年巴塞爾藝術展成立以來,該指數已成長8倍。2017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爾曼以4.5億美元購入達文西的作品《救世主》,創下拍賣史上最貴畫作。



 



供需法則顯示,藝術品價格應繼續上揚。在供給面,多數卓越的藝術家已故,博物館和收藏名家持續收購最出色的藝術品,意味粥少僧多。此外,每件藝術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無法複製,因此本質上件件都是壟斷與獨占的珍寶。



 



在需求面,擁有知名藝術家的名作已成為彰顯地位的最高象徵。畢竟,擁有百達翡麗名錶、賓利汽車、甚至搶手的漢普頓莊園,都無法與買到一幅畢加索畫作相提並論。斥資1億美元購買一幅畫,收藏家將大筆資金投入一個永遠不會孳息或有租金收入的物件,但他們就是要讓世人知道他們有這能力與財力。當競爭對手出更高的價格請他們割愛時,他們更是洋洋得意。



 



然而如今跡象顯示,藝術市場的風向可能變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巴塞爾藝術展成了超級富豪炫富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財富不均日益惡化的領先指標。自2009年以來,億萬富豪的財富大幅成長逾380%,藝術品銷售跟著大幅成長,逾千萬美元的銷售額飆升了近700%



 



距今不過才十多年,時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的曼德爾(Benjamin Mandel)開始研究藝術市場。一開始他認為藝術市場雖然持續擴張,但恐無法持續,因為藝術品價格成長速度太快,超過全球GDP增幅。但是他進一步深入研究後認定,藝術品市場不能反映更全面的全球經濟現況,充其量只能反映一部分。簡言之,藝術品市場背後的推手是超級富豪,服務對象也是超級富豪,這些巨富遵守的規則不同於一般人。



 



曼德爾的邏輯與論點直白易懂。超富買家愈來愈多,身家暴漲之快,遠超過可買賣的藝術品數量,影響所及,藝術品市場反映了財富分配不均日益惡化的現象。了解這點,你就不會太訝異,一些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也是投資界的大富豪,諸如城堡投資集團的執行長葛里芬(Ken Griffin)、TPG資本創始合夥人邦德曼(David Bonderman)、Point72執行長柯恩(Steve Cohen)等人。



 



不過,最近的趨勢讓曼德爾的論點受到質疑,儘管億萬富豪人數激增,但藝術品的買氣和價格卻沒有上漲。今年巴塞爾藝術展期間,明顯感覺到大家充斥焦慮與不安,經營藝術品買賣的交易商在展館裡四處尋找答案。有些人推測,藝術市場的現況顯示,全球頂級富豪的信心在下降。經濟繁榮時,收藏家較願意投資藝術品並承擔槓桿,尤其借貸成本低時。但是,這些態勢在經濟走下坡時可能會迅速改變。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藝術品價格重挫60%



 



眾所周知藝術市場的流動性極差。由於藝術品價格由少數幾位遠程買家主導,市場的波動往往劇烈而突然。當價格上漲時,收藏家急於購入,但價格下跌時,他們會突然縮手,不願參與競標。1990年代初藝術市場崩盤就是一例,在此之前不久,1987年美國發生股災,接著日本資產泡沫也在1990年代初期破裂,拖累藝術市場。



 



想要價格上漲,需要新買家不斷進入市場,一些老牌藝術交易商擔心市場資金活水已接近枯竭。一位備受尊敬的藝廊老闆對我說:「價格愈高,空氣就愈稀薄。」這並非因為努力不夠。全球知名的高古軒藝廊積極拓點,目前在全球有21個據點,競爭對手豪瑟沃斯藝廊則擁有18個據點,包括在西班牙梅諾卡與英國薩莫塞特都設有分館,希望能吸引巨富收藏家。這兩家頂尖藝廊都有龐大的銷售團隊,並積極宣傳與推銷旗下的藝術家。但是潛在的新客戶已減少旅行頻率,說服他們成為客戶的成本也愈來愈高。再者,過去曾是他們重要邊緣客戶的中國人,也隨著去全球化趨勢,淡出這個市場。



 



投資人習慣構建安慰人心的說法,例如「鮑爾轉彎」、「葛林史班賣權」等救股市的揣測。一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的觀察,市場價格常常受到此類敘述的影響,影響所及,可能會明顯偏離基本價值,進而催生投機性泡沫。



 



然而評估藝術品的基本價值是一門獨特的挑戰,因為藝術品不像股債,不會孳息,也缺乏功能上的實用性,因此藝術品投資人會過於重視價格漲跌的趨勢。正如席勒所言,持續上漲的價格會刺激投資人看好市場,形成自我強化的循環,因而催生投機性泡沫。不過也有人主張,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價格或金錢,而是「地位」,換句話說,買的是地位。



 



當然,地位是主觀的。例如,在巴塞爾藝術展第一天的VIP日,豪瑟沃斯藝廊自豪地宣布以22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露易絲.布爾喬亞的青銅雕塑《蜘蛛IV》。對一些人來說,為了一隻充滿不祥感的金屬蜘蛛斥資數百萬美元,意味買家財富夠雄厚,也具備精湛品味。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這就像穿著名牌T恤或為了推特的藍勾勾付費,只是一種炫富的做法。與其說象徵地位,不如說可能是缺乏自信與安全感,所以易受外界影響。



 



 



(翻譯:張瑩,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nsatiably Seeking Statu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