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娃(Nina L. Khrushcheva)
●紐約新學院國際事務教授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曾孫女
●與Jeffrey Tayler合著《In Putin's Footsteps》等書
一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丁下令在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據說是為了保護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人民,並確保烏克蘭「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接著他又攻擊自己國家豐富的文化,現在受到世界譴責。
當然,我們不能把俄羅斯人事業、未來計畫和國際交往的損失,與烏克蘭人在俄羅斯戰車和炸彈下所遭受的損失相提並論。然而,戰爭對俄羅斯文化的衝擊,以及普丁對藝術家和表演家的鎮壓,凸顯出關於俄國未來的基本問題。
戰爭開始後,我便警告「取消」俄羅斯文化節和交流是一種可能適得其反的集體懲罰形式,既限制了獲取普丁意圖的資訊,也看似證實他指控西方試圖摧毀俄羅斯的說法。但是,沒有哪個外部人士能像俄國政府對自己人造成那麼嚴重傷害。
的確,現在不是史達林時代,當時批評體制可能被發配到古拉格甚至被殺,但普丁的批評家好像突然生病了——或者從窗戶跳下。即使批評者避免這種厄運,反對烏克蘭戰爭的民眾也很容易遭致其他毀滅生活的方式。
當俄羅斯流行天后普加切娃(Alla Pugacheva)在社交媒體上哀歎,俄羅斯士兵「為了一個讓我們國家淪為國際賤民的虛幻目標而死去」時,她立刻被廣播和電視封殺。俄羅斯娛樂傳奇、搖滾樂手舍夫丘克(Yuri Shevchuk)在音樂會上發表反戰呼籲,宣布祖國「不是總統的屁股,不用老是跪舔」時,就因為「抹黑俄羅斯武裝部隊」而被罰款 ,後續演出都被取消。
不僅是備受矚目的人物遭到噤聲。去年12月我在莫斯科期間,親眼目睹警察逮捕街頭音樂家,原因是他們吟唱謝舍夫丘克1989年的歌曲「祖國」(Mostrand)。這首歌曲警告KGB的捲土重來,現在他為這首歌寫了續集《祖國,回家》(Motherland, Come Home), 要求結束烏克蘭戰爭。
喜劇演員也是目標,普加切娃的丈夫加爾金(Maxim Galkin)發聲反對戰爭後,被司法部點名為「外國特工」。 (相同的罪名也被用來恐嚇62家獨立媒體和300多名新聞工作者與活動人士,還有莫斯科赫爾辛基集團(Moscow Helsinki Group)、紀念館(Memorial)等人權組織,以及莫斯科社會和經濟學院的教育工作者。)
在戲劇界,傳奇的莫斯科藝術劇院(Moscow Art Theatre)演員納札洛夫(Dmitry Nazarov)和瓦西利娃(Olga Vasilyeva)夫婦因為發聲反對入侵而被解雇。蘇夫雷莫尼克劇院(Sovremennik Theater)的著名老牌女演員阿赫茲哈科娃(Liya Akhedzhakova)所有劇碼都被除名。
俄羅斯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阿庫寧(Boris Akunin)的戲劇仍在上演,但由於他批評戰爭,他的名字已從海報或戲單上刪除。著名戲劇導演克里莫夫(Dmitry Krymov)的名字也從他導演的劇碼中刪除,其他演出則被喊停。
文化部認為這些決定是「絕對合理的」,受到懲罰的人在「困難時期拋棄了俄羅斯」,並「公開反對豐富的俄羅斯文化」。現代俄羅斯已成為歐威爾式的反烏托邦,反對戰爭而為文化做貢獻就等於是反對文化。在這裡,藝術沒有藝術家,克里姆林宮的批評家是活的,但沒有生命。
在某些方面,普丁的俄羅斯對文化的寬容,甚至不如史達林的蘇聯。最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館(Tretyakov Gallery)館長特列古洛娃(Zelfira Tregulova)遭免職就是一例。據稱,有名叫謝爾蓋的公民向文化部投訴,他在該美術館參觀的展覽「不完全」符合「保護和加強俄羅斯傳統精神與道德價值觀」的國家政策。
從「酗酒」的場景到 「邊緣社會元素的存在」,謝爾蓋(他很可能是克里姆林宮炮製出來的)看到了「破壞性的意識形態」跡象,心中湧現悲觀和無望的感覺。特雷古洛娃被要求解釋展覽是否符合俄羅斯精神與道德價值觀,儘管特雷古洛娃沒有批評普丁或戰爭,但不管她說明了什麼,顯然都被認為是不充分的,最後當局以合約到期將她解職。
在史達林時代,有大量關於「幸福的蘇聯」宣傳:人們在集體農場中餓死,而藝術家卻在勾勒富足的場景。但在史達林之後,國家對藝術的控制有了一定的鬆動。例如,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莫斯科的塔甘卡劇院(Taganka Theatre)上演了幾部激怒當局的作品,甚至被禁演,但導演盧比莫夫(Yuri Lubimov)卻獲准在莫斯科繼續工作到1984年。
當然,蘇聯並不是藝術自由的堡壘。盧比莫夫的公民身份最終被剝奪,迫使他與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和布洛斯基(Joseph Brodsky)等藝術家一起流亡。但是,如果普丁像蘇聯那樣嚴厲地打擊文化,那麼俄羅斯就真的墮落了。
至少布爾什維克的秘密警察對社會進行徹底的控制,是為了將沙皇時期落後的俄羅斯推向工業化的未來——甚至在某些領域達到科技領先,畢竟,俄羅斯是第一個向太空發射衛星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把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相形之下,普丁對文化鎮壓只會成功地將俄羅斯趕回愚昧無知的過去。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ussian Culture in the Gulag》,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