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貨幣視角:英鎊跌到最低水準 難免一場痛苦清算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2022年10月05日 07:00:00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學教授




 



對於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推出這個混合了雷根式企業/富人減稅、舊式社會主義能源價格上限等各類政策的「迷你預算」,評論家的反應變得越來越浮誇。許多人都開始質疑英國是否越來越不像已開發國家,而像一個政策搖擺不定的新興市場經濟體。



 



毫無疑問,金融市場已經將英鎊(對美元匯率)推落到有史以來的最低水準,且目前還看不到止跌跡象。英鎊的準備貨幣地位——也就是英國曾佔據國際貨幣體系中心地位的殘留痕跡——正受到質疑。雖然關於英國直接違約的說法顯然過於誇張,但也不無理由去預測一場痛苦程度稍遜於此的清算。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曾於1950到1970年代多次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的救助,使其成為該組織最忠實的客戶。如果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再度發生那就太天真了,特別是在全球各項長期利率繼續回歸其(非常)長期趨勢的情況下。無怪乎國際貨幣基金已經在批評英國這份半生不熟的經濟方案,就像對待那些請求援助的潛在新興市場客戶那樣。



 



但天並沒有塌下來,至少現在還沒有。值得留意的是,截至9月底,英國政府的十年期借貸利率大約比美國公債利率高出半個百分點,仍遠低於印尼、墨西哥和巴西等新興市場,這幾個國家的政府貸款利率分別比美國高出358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利率其實可以很快上升到一定程度,尤其是當市場失去信心之時。



 



最可能給特拉斯政府惹麻煩的兩項政策是為富人減稅能源補貼。雖然保守派媒體對這些政策大聲叫好,但減稅政策尤為讓人頭疼。雖說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蹶不振的私人投資或許是阻礙英國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而削減邊際稅率在原則上應該能夠刺激投資,但這只有在企業預期低邊際稅率能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如果你認為工黨政府可能在未來三年內上台並扭轉減稅政策(同時推出更多反向措施),那麼建設一個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新工廠就是自討沒趣。當然,不管是誰執政,一籃子政策越是不連貫就越有可能被推翻。



 



能源補貼則是更糟糕的想法。除了給英國本已高昂的負債再增加約1000億英鎊(1080億美元),它還會扭曲在化石燃料需求量較大時減少化石燃料消費的激勵。儘管這被稱為一項「臨時性」措施,但能源補貼一旦發放就很難撤銷,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都很清楚這一點。



 



雖然其他歐洲國家也在採取各類自傷式措施,以應對消費者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所面臨的物價飆升,但特拉斯的計畫在範圍和規模上都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類似。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特別是燃料出口國)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財政代價,才能將本國消費者的能源帳單控制在一定水準。



 



特拉斯的稅收方案,與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為實施一系列進步經濟政策所做的努力,兩者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後者的政策至少在2020年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與其他角逐總統提名者,特別是與桑德斯(Bernie Sanders)、華倫(Elizabeth Warren)等人的辯論中得到明確闡述。此外,202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借助這樣的政綱獲勝也並非不可能,尤其是在川普作為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的情況下。



 



反觀特拉斯的政策並未得到類似的廣泛宣揚。她是在保守黨逾18萬名繳費黨員中進行簡單競選後贏得總理職位的。其他人都沒有發言權,也沒有充分理由相信選民會接受她的方案。



 



此外,即使有人認為迷你預算是為了政治表演,它也不會是非常成功的演出。選民往往在選舉前一年最關注國家經濟和政府的大手筆政策,且有充分證據表明「政治預算周期」的存在:政府經常會在選舉年推動一些能見度高的支出項目,並削減不太引人注目的長期投資。但是下一次英國大選可能要到2025年1月才舉行,屆時人們應該會清楚地認識到減稅無法帶動經濟成長來讓自己受益,選民最初的積極反應也會消散。雖然特拉斯可以要求提前選舉來為政策爭取更廣泛的授權,但此舉風險極大。



 



當然,激進政策——特別是來自保守派政客的那些政策——在被證實遠比預期更成功之前往往會被媒體抨擊。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雷根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特拉斯也毫不掩飾她對鐵娘子的欽佩之情。但柴契爾和雷根至少擁有一個清晰傳達的連貫政策框架,特拉斯政府至今仍未做到這一點。



 



特拉斯及其財政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認定,過去幾十年來英國最大的經濟問題是生產力增長乏力,解決方案必須來自於供給面的改革。這些看法都是正確的,但他們仍有時間去擬訂更好的計畫,並對一般民眾做更充分地解釋。英格蘭銀行在這方面的作用也很關鍵。在那之前英鎊將成為出氣筒,而在情況好轉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ritain Is Not an Emerging Market – Ye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挺政府打炒房!房產集團攜手產官學促進居住正義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