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
●倫敦大學學院創新公用研究所創始主任
●世界衛生組織全民醫療經濟委員會主席
當世上大部分地區正面臨健康、能源、生活支出及氣候變遷等無可避免的挑戰時,改革派的政治領袖或許能提供一種取代傳統經濟決策的有效方案,並就實現全面而永續的成長,傳遞大膽又明確的願景。
在9月底舉行的英國工黨年會上,工黨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闡明了他的雄心壯志 ,希望把英國變成一個能夠創造新就業機會、產業與科技的「綠色經濟大國」(green growth superpower)。我曾和工黨談過環保永續應該成為英國工業轉型的核心,因此很高興看到施凱爾傳達這個必要的抱負。這是全球的進步領導者都該關切的議題。
與工黨的願景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首相特拉斯(Liz Truss) 剛宣布的一系列財政措施,內容包括效法1980年代美國雷根總統、根據「涓滴理論」(trickle-down)制定的減稅方案,削弱勞工權力的政策以及投資區的設立。以財政穩定為賭注的保守黨政府,如今卻被迫政策大轉彎,因為政府聚焦在僅利於最高收入者的減稅措施,卻忽略在基礎建設、創新及教育領域上的公共投資,這些投資才更能有效帶動經濟成長。相反地,減稅政策會增加政府負債,進而導致政府削減必要的公共投資。
不幸的是,由於缺乏大膽、明確的改革政策,使極右翼在全歐洲都受到青睞。在義大利,梅洛尼(Giorgia Meloni) 領導的後法西斯聯盟即將取得政權。而不論現在或未來,每當低收入群體受苦時,仇外的政黨都會利用他們的處境來指責其他人(就像川普所做的),藉此模糊焦點,好讓人們不再注意他們不具說服力、矛盾或根本不存在的糟糕政策。
以往的失敗政策和跳票政見或許為追求改革的領袖提供了機會。但在政治、經濟的逆境下推動革新,他們除了要顧及再分配、還得考慮財富和價值的創造,而不能只以緩解當前的衝擊為目標。反對緊縮政策的改革派必須提出足以超越當前政策訴求的論點,加上整體性的經濟對策,以達成強勁、可持續且全面的復甦。
舉例來說,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需由雄心勃勃的產業和創新政策引領,足以改變整個經濟型態,包括食衣住行各方面。而為了持續成長,政府應該負責制定方向和引進投資,而不是清理糟糕政策和不良商業行為留下的爛攤子。
要制定一個成功的經濟改革政策有五個關鍵要點。
首先,此政策必須就價值創造提出新穎的觀點,以取代私部門主導經濟、國家只負責修復市場失靈這種根深柢固的陳舊觀念。為了集體利益,在公共投資上,公部門得做為第一線投資人,而不僅僅是最後貸款者。.
第二,進步的國家政策必須兼顧到健全的福利及持續的創新,這兩者息息相關。如果沒有社會服務,許多人會處於弱勢且無法獲得經濟參與及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像是教育、工作保障和健康。而若缺乏創新,經濟成長以及流行病、氣候變遷或數位落差等急迫社會問題的解方,都將變得遙不可及。
為此,改革人士須將當前社會挑戰視為產業策略的重點,從提供更健康、更美味且永續的學校膳食,到加速移動系統的創新。成果導向的採購方針可用以推動學校、衛生、交通等公共系統的進步。有了包括鋼鐵、水泥在內所有工業的環保創新,能源危機成為一個重新調整方向、使產業成長更加全面而永續的機會。
第三,我們需要一個同時強調“交易”及“環保”的綠色方案,一個新的社會契約。在綠色轉型中,公共投資的相關風險和收益應該由社會共同承擔。利潤增長、投資卻不變的情況並非偶然,這反映了世界500大企業不斷提升的金融化程度。過去十年,超過5兆美金用於買回股票,而大部分的私人資金流入了金融、保險及房地產市場。
政府有許多工具(動態採購法、補助、貸款和行政法規)能推動與重要策略目標一致的投資,並確保為商業利潤的再投資是在對社會和環境有益的條件下進行。例如,相對於英國政府盲目地為易捷航空(EasyJet)提供6.83億美元的貸款,法國政府以減排承諾為條件,在疫情時期借款給法國航空(Air France)和雷諾汽車(Renault)。而在美國,新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在提供國內半導體製造商520億美金補貼的同時,也令人放心地附帶了一些條件。為了確保創造的價值能造福人類和地球,政府還可以採取更多措施。
第四,改革政策需要新的組織結構來創造共同財富。有鑑於現代金融中盛行的短期主義,包括共同財富基金在內的公共融資機構以及公共銀行,應該讓資金流向那些願意投資及創新的企業,進而創造更多長期的耐心資本。
改革人士也應推動共享數據,使這一項21世紀的重要資源不僅能被大科技公司所有,也能被小市民管理。對此,西班牙巴塞隆納市長卡洛(Ada Colau)樹立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榜樣。為了公共利益,她讓駭客進入市政系統,幫忙改善數據管理。進步的政府必須投資自己的組織能力、以逆轉將來的外包趨勢,否則連部分右翼人士都為此擔心。
最後,一個追求改革的經濟計畫要能鼓舞人心。進步的經濟政策需伴隨公民的參與,才能顯著地改善人們的生活。舉例來說,如果現代的藝術產業能像過去一樣,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公共事業振興署(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所扶持,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除非改革領袖們對未來提出一個正向積極又廣泛包容的願景,否則他們不會贏得選舉。但要打造致勝戰略,他們得先打破傳統框架、跳脫長久以來形塑經濟政策的思維。
施凱爾的計畫是邁向此目標的一大步,但這些大膽的承諾需要被納入一個全面、廣泛且永續的經濟計畫。而正如義大利左派政黨剛剛領悟到的— 如果改革派內部的爭鬥多於對外的,那麼他們只能接受敗選的結果。
(翻譯:曾苡淇,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oward a Progressive Economic Agend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