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后翼棄兵視角:西洋棋新星尼曼是黑方 碾壓世界冠軍卡爾森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2022年11月01日 07:00:00

羅格夫(Kenneth Rogoff)

●國際貨幣基金前首席經濟學家

●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




 



一項作弊指控佔據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震驚西洋棋界,甚至引來馬斯克的回應。事件尚未解決,世界西洋棋總會(FIDE)開始進行調查,期望能藉此制定更完善的規則。但眼前這個爭議很難有定論,所以我建議另外一個方式。



 



事件最基本的真相如下。9月初,19歲的美國西洋棋新星尼曼(Hans Niemann)是黑方,碾壓來自挪威的世界冠軍卡爾森(Magnus Carlsen)。這場對弈令人震驚的不只是因為卡爾森輸了(只在極少數情況下發生),也是因為在游刃有餘且實力懸殊的狀況下,打敗世界頂尖棋手是非常少見的。





故事原本應該到此結束,但卡爾森退賽,隱射尼曼藉由電腦指導下棋,還得到同謀的幫助。後來他公開寫出這些指控,如今外界都知道他的立場、其他棋手的評論,還有其他細節,但最終還是沒人有決定性的證據。





更準確地說,尼曼曾在線上非官方棋賽作弊,那些比賽也沒有算在排名內。這些就是他承認過的。令西洋棋界震驚的是,即便每個角度都有錄影,卡爾森隱射尼曼在當面對弈比賽中可能作弊。



 



長久以來,卡爾森以完美的選手聞名,和其他選手交手數以萬計的比賽。他的可信度無庸置疑,讓人不認真看待也難。如果卡爾森覺得尼曼在比賽中舉止怪異(他的公開信指控他的對手似乎不曾專心或認真對待比賽),大家應該尊重他的看法。



 



話說回來,舉止怪異不代表是犯罪行為。具體的證據必須要有特定形式,例如證明尼曼身上有裝置,能從關注比賽的同夥那裡接收到可能是摩斯密碼的訊號,使用電腦指導下一步。比賽主辦單位該如何防範?如果擔心選手攜帶槍枝,機場的掃描安檢儀就能發揮效果,但很難檢測到選手植入身體的迷你接收器。





這起事件困難之處在於,如果有人高度依賴電腦幫忙,則確認源頭相對簡單。這就是為什麼大型棋賽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確認比賽是否太像電腦下棋。但是假如選手下了一些隨機且平常的棋步(不是死棋)當障眼法,那就更難檢測出來。此外,實力強的棋手不需要每一步棋都提示,只需要偶爾「提醒」,就能佔上風。



 



業餘偵探認為他們已經找到許多尼曼比賽時下棋如同電腦操作且異常高明的證據,覺得他至少某些時候一定有作弊。一直是世界頂尖棋手之一的中村光認為,尼曼要不是史上擁有最強下棋天賦的人,不然就是他作弊。另一位頂尖棋手卡魯阿納(Fabiano Caruana)比中村更謹慎推論,但也認為尼曼一些走法比他自己所認知的還要高明。卡魯阿納在2018年世界冠軍賽中與卡爾森戰成平手,卻在延長賽中很快就輸掉。





說到這裡,電腦科學家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反作弊專家雷根(Ken Regan)的看法也同樣重要。他運用自己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尼曼比賽中的表現沒有明顯可疑的地方。



 



這種狀況很棘手。一方面,我非常不樂意看到尼曼正在萌芽的職業生涯被毀掉。如果他真的是下一個費雪鎮(Bobby Fischer)呢?他會因為他的天才而殞落嗎?



 



另一方面,我想看到尼曼證明自己說的是真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大型比賽中,同意主辦單位在一兩場比賽後馬上進行長時間的訪問,講解他的比賽戰術的細節(避免討論最前面下的棋,因為這些棋通常有電腦幫助)。主辦單位可以給他獎金作為補償他的時間。當然,這些訪談能引起全球的關注。



 



到目前為止,尼曼對一些關鍵走法講解的不夠深入,增加了他的嫌疑。正常來說,真正厲害的棋手會馬上在棋局後討論走法,講出他最高明又多變的戰術。他不會隨機下棋,走法還看起來像電腦一樣神奇。



 



此外,卡爾森應該要同意比一場非正式的比賽,先玩20盤閃電戰再接著8場正規比賽,如此快節奏的比賽就很難作弊,而不是拒絕與尼曼對弈。裁判可以使用高科技設備和必要的程序來避免作弊的行為(包含不要現場轉播比賽)。



 



如果尼曼表現出色(贏了12盤閃電戰和4.5-3.5完整的比賽),卡爾森就會願意寫道歉信,並收回先前的言論與隱射,尼曼也會得到一大筆錢。但假如尼曼輸了就會被揭穿,他就要同意不控告卡爾森誹謗,且自願退出西洋棋界一年。



 



很多人會願意贊助這個比賽(就是在說你,馬斯克),所以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翻譯:魏伽霓,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How to Settle the Great Chess Cheating Scandal》,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1)挺政府打炒房!房產集團攜手產官學促進居住正義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