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哲學視角:俄羅斯侵烏戰爭 歷史內爆邏輯的必然

馬德(Michael Marder)    2022年04月14日 07:00:00



 




馬德(Michael Marder)



● 巴斯克地區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哲學家本應從一個相當超然的角度去理解事件和現象,牢牢記住有用的理論模型和先例。但烏克蘭局勢讓我很難超然事外。不僅因為我半數以上的 家庭成員來自烏克蘭,而且我長期以來一直全神貫注地研究——無論從哲學抑或個人的角度——集中在車諾比核電廠及核武器使用領域的核與放射性威脅問題。



 



儘管如此,今天的局面需要思維清晰。正如我在2021年著作《感知劇變》名為〈蘇聯未完成的崩潰〉一章中所提出的那樣,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強有力的歷史哲學」,能夠解釋歷史「差異、漫長的地下過程以及因果之間在時間上的滯後關係。」



 



這項任務的緊迫性現在已經變得顯而易見了。我們正在目睹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與其未解決的遺留問題存在時間滯後性所帶來的結局。上述遺留問題不僅造成了烏克蘭之戰,還釀成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持續發酵的衝突,以及白羅斯的悲慘命運。同時不斷浮現的背景是蘇聯的核武庫,烏克蘭同意在成為獨立國家後不久,將蘇聯核武庫移交給俄羅斯。



 



但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烏克蘭戰爭的歷史影響,其複雜程度甚至超過仍未確定的蘇聯解體遺留問題。對歐洲觀察家而言,俄羅斯的入侵讓人回想起納粹德國在1939年的所作所為。對烏克蘭人本身而言,它總能讓人想起此前發生的國家災難,從1932~33年的烏克蘭大饑荒及世界大戰到1986年車諾比核災的噩夢。對俄羅斯人而言,更嚴格的審查措施和其他內部壓迫手段已經喚醒了對史達林主義的記憶。



 



但這並不僅僅是歷史的重演。歷史重演有其周期性和確定的時間節奏,還有一再重複的事物。但普丁戰爭背後的很多問題,都是此前一連串未完成事件所留下的遺緒——從蘇聯的解體到核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莫不如此。



 



因此,我們在烏克蘭所目睹的是一連串事件的相互糾纏——即不同時間線的事件,在單一破壞性現像中一次爆發。俄羅斯的入侵源於蘇聯的解體、車諾比核災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20世紀30年代烏克蘭種族滅絕和史達林主義壓制。當前這場戰爭濃縮和集中了所有這些歷史,就像原子彈的裂變材料「突然被壓縮成更大的密度和更小的體積。」歷史的內爆是敵對行動爆發的核心。



 



解釋歷史運動的三大經典模式包括保守派的倒台、哀嘆失去過去的偉大、自由進步,慶賀生活條件和人類自由的上升軌跡;以及「通過水或火」破壞和復興的周期性重複(有時與第一或第二種模式結合),就像柏拉圖的提摩亞斯



 



但內爆代表了第4種選項,該選項也藉助物理學來描繪歷史如何在未解決遺留事件的重壓下扭曲。從某種意義上講,第4種模型結合了其他三種模型的元素,由於內爆所釋放的向心力,而令保守和自由主義目標相互競爭,並展現出重複的領域。這解釋了我們為什麼能同時聽到源於不同領域的回聲:包括俄羅斯輝煌帝國歷史的「復興」、烏克蘭「不可抑制地」走向市場自由和民主;以及那句不知疲倦重複的口頭禪,「歷史不斷重複。」



 



在今天的環境危機中,歷史的內爆也可以被感知。現在正在發生的第6次大滅絕並不僅僅是前5次的重複。它也標誌著人類物種(以及無數其他物種)的歷史崩潰。在人類世時代,上述崩潰為自我誘發,因此帶有內爆的所有痕跡。氣候危機和普丁政權均源於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表明它們屬於同一個廣義的歷史範式。



 



政治行動的永恆問題——「究竟應該做什麼?」——只有至少對歷史背景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才能被嚴肅提出。烏克蘭戰爭是不是自由在世界範圍內持續前進的暫時受挫?它是不是俄羅斯帝國返祖復辟的暫時障礙?它是否顛覆了二戰,當時的國土捍衛者現在處在侵略者的位置?還是2022年烏克蘭的土地上發生了其他事?



 



歷史內爆的一個特點是,它的漩渦中捲入了所有人、所有事。如果烏克蘭內戰是上述內爆的一個明顯跡象,那麼即使現在談論第3次世界大戰還為時尚早,但認為在烏克蘭領土上展開的攻擊行動僅限於這片地區就顯得極為幼稚。



 



衝突中所存在的核威脅——包括核電廠及武器——表明衝突缺少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就像歐洲和美國最初將新冠病毒(SARS-CoV-2)視為中國的地區性健康問題一樣,現在北約的「防禦性」立場也忽視了核輻射或使用生物或化學武器所造成的跨國威脅。



 



越早掌握歷史內爆的邏輯(或不合邏輯),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哪些事必須做。我們正處在時代的尾聲,這個時代的定義是,我們已經到達了「歷史的終結。」現在,就像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說的那樣,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因為目前的局勢現狀,所以,局勢不會保持原樣了。」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賴昀)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Implosion of Histor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