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普丁視角:烏俄早已相互仇視 開戰只是陷入瘋狂狀態

馬毅仁(Ian Buruma)    2022年04月17日 07:00:00



 




馬毅仁(Ian Buruma)



●《紐約書評》前編輯



● 著有《丘吉爾情節:與眾不同的詛咒,從溫斯頓、羅斯福到特朗普和英國脫歐》




 



自俄羅斯入侵開始以來,已有近250萬烏克蘭難民逃往波蘭,超過35萬難民進入匈牙利。但在2015年,當時任總理梅克爾允許110萬庇護尋求者——其中約40%是敘利亞人——進入德國時,波蘭和匈牙利面對逃離中東大屠殺的民眾堅決關閉了邊境。



 



上述截然不同的反應讓某些人,主要是「進步人士」非常憤怒。他們認為,在匈牙利邊境用催淚瓦斯和高壓水槍阻止阿拉伯庇護尋求者,但卻張開雙臂歡迎烏克蘭人,無疑是種族偏見,甚至是「白人至上」的表現。



 



所有人類生命都同樣寶貴。從道德角度講,來自敘利亞阿勒頗的受過創傷的年輕人和來自烏克蘭哈爾科夫的絕望的母親沒有區別。但出於實際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各國根據文化、宗教、語言和政治來區分難民。對於人口相對同質化的國家而言尤其如此,比如今天的波蘭。



 



同樣,雖然泰國此前曾經接收數十萬來自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的難民,但多數泰國人卻難以想像接收100萬烏克蘭難民。畢竟,讓來自鄰國的難民融入已經足夠困難。



 



多數人,無論是泰國人還是波蘭人,都更容易認同與自己相似者的命運,不僅在身體上,而且在社會和文化背景方面。其他人的痛苦感覺更加遙遠。這並不公平。理想情況下,上述不同應當沒有差異。但真正的普救主義者非常罕見。



 



事實上,那些擁護曾幾何時被稱為第三世界事業並迅速譴責他人為種族主義者的左翼人士,有時也表現出自己的偏見。那些因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當局手中遭受的每一次不公而大發雷霆的人,面對在厄利垂亞、蘇丹或緬甸所犯下的更嚴重的暴行反應往往要小得多。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與身份認同有關。許多以色列人都具有歐洲血統,而加薩或約旦河西岸所發生的暴力事件讓西方反帝國主義者想起了歐洲的殖民史。類似的因素曾經影響了外界對南非的態度。種族隔離是一種邪惡的制度。但它由白人設計這一事實不知何故使它看起來比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蒙博托·塞塞·塞科或烏干達伊迪·阿敏的兇殘政權更令人難以接受。



 



上述觀點在不知不覺中暴露了有害的雙重標準。似乎不能指望剛果人或烏干達人對人權有著與白人相同的理解,但更像歐洲人的以色列人卻有所不同。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也不能保證行為的體面。事實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內戰的野蠻程度往往超過不同國家間的戰爭。想想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的血腥分裂,或者1990年代盧旺達的種族滅絕和巴爾幹的屠殺事件。在這樣的衝突中,殺戮幾乎永遠伴隨著難以言喻的墮落,語言、宗教或種族差異被政治化到致命的突顯。



 



這樣的暴行一定在某種程度上能被親密的社交關係所解釋。砍死一位孩子曾在你家參加生日聚會的鄰居並不容易,需要打破束縛你手腳的東西。在殺死一個你如此熟悉的人之前,他或她必須被貶低、被剝奪所有尊嚴,並被貶低為你所不再認識的非人的樣子。這解釋了為什麼盧旺達胡圖人被煽動到陷入一種瘋狂狀態,這些人敦促他們獵殺圖西族“蟑螂”。對胡圖沙文主義者而言,圖西族是一些只能被滅絕的生物。



 



甚至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自2014年來,東部講俄語的民眾和西部講烏克蘭語的民眾之間就已經爆發了一場內戰。事實上,烏克蘭面臨更複雜的局面。勇敢反抗俄羅斯侵略的澤連斯基總統以俄語為母語,哈爾科夫、馬里烏波爾、敖德薩等地講俄語的民眾並不認同俄羅斯,而認同烏克蘭。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文化、宗教和語言認同在諸多方面有所重疊。但戰爭揭露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聲稱烏克蘭並非一個真正國家、烏克蘭人也並非真正民族的謊言。儘管許多俄羅斯士兵似乎並不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戰,而烏克蘭人的情況卻恰恰相反。



 



可悲的是,沉迷於細微的差異可以產生巨大的仇恨。烏克蘭士兵用機槍射殺被捆綁的俄羅斯戰俘的錄像最初被認為更多是俄羅斯的宣傳。但當它被證明為真實的時候,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最近所出現的證據表明,俄羅斯軍隊顯然針對烏克蘭平民犯下了暴行,包括酷刑、性侵和處決。



 



因此,我們應當稱讚波蘭人和匈牙利人向急需幫助的烏克蘭人伸出援手。如果歐洲人能對敘利亞人、阿富汗人和歐洲大陸以外戰爭的其他受害者也表現出同樣的同情,那就太完美了。但總的來說,他們做不到也不能因此將東歐人抹殺為白人至上主義者。人類的同情心是一種足夠稀缺的商品,因此每當它出現,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陳品潔)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Contradictions of Compass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