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裂痕視角:我們住在脆弱的世界 烏俄戰爭改變政經界線



 




海姆(Philippe Heim



● 法國興業銀行副執行長




 




巴德雷(Bertrand Badré



世界銀行前執行董事



● Blue like an Orange Sustainable Capital執行長、創辦人



著有《金融能夠拯救世界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最近觀察到「我們住在一個易受衝擊的世界」,而且「我們需要群體的力量來應對日後的衝擊。」她說的沒錯。在短短幾周之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動已經改變了地緣政治的界線,讓全世界陷入大規模的不安之中,並揭露了新的外交裂痕。各個社會必須要重新定義它們的選擇,為最新的全球互動模式做出解釋,因為這種新動態會影響到最根本的議題,例如:糧食、能源、資訊安全以及全球貿易體制。



 



全球化可能不會馬上結束,但其嚴重的弱點已經暴露在外。如同複雜的重新組織與「近岸外包」和「回流生產」有關的製造基礎所示:商業運作中的結構性變化正在上演。公司和政府都在評估它們所要仰賴的。



 



在如此富有挑戰性的環境中,建立集體韌性至關重要。但這需要團結一致的精神以及所有政治層級的合作,其範圍涵蓋全球、多國之間(特別是在歐洲)與各個國家內,同時包含商業單位、公共機構以及公民社會之間的來往。成功不僅取決於保全能源和糧食的安全,而且要在決策過程中確保均等與公平性。畢竟,現存的不平等持續在深化,危害到我們集體行動的能力。我們必須先撇開有關全球化利弊的爭論,開始努力向著更加永續與包容的經濟體邁進。



 



現在看來,二○○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顯然加重了全球的失衡,促使去地方化的「離岸外包」快速發展,並且加速西方國家的去工業化。雖然這帶來的降價受到消費者歡迎,但不足以抵銷或遮掩中產階級購買力的流失,或是在失去工業基礎的社區裡增加的不安感,這樣的結果削弱了社會凝聚力並強化了民粹主義。



 



由於雇主們爭先恐後地尋求廉價勞力,西方國家的工人們被遺留在震蕩之中。當公共支出和財富再分配計畫部分減輕了日益嚴重的經濟不平等,這個議題在此刻變得相當緊迫,導致我們不再能夠只仰賴國家的行動。私部門也需要向前邁開步伐,以支撐起社會契約的概念。有些公司有訓練、包容和多元化政策,支持並贊助相關的公民社會行動。但投資人與管理階層也要將消弭不平等視作企業永續性的其中一環。



 



銀行與金融機關在協助解決不平等上具有特別良好的條件,它們至少能做到三件事情。首先,它們能夠付出更多努力,觸及那些在社會、數位科技和財務狀況上遭到隔絕的人們。若銀行要為數百萬財務困難的人提供服務,它們需要提供更多專門設計來解決日常問題的服務。太多時候,金融商品根本與人們的需求無關。



 



新冠肺炎危機揭露並惡化了許多形式上的邊緣化,從社會孤立、數位隔閡到糧食不足、租用國民住宅的管道匱乏。這些問題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它們是社會和政治鬥爭的主要焦點。



 



再者,銀行與金融機構應該更加密切注意當地的利害關係人,公共與私營二者皆是。如果多數經濟活動與財富只集中在少數地區,那麼普遍的經濟繁榮就不可能發生。藉由在這樣的地區提供更好的投資和商業條款,銀行可以提供協助。長期的社會凝聚與共享繁榮取決於活躍的地方社群,而地方社群又仰賴於高品質的地方基礎建設和新創能力。



 



最後,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扶持脫碳行動。在許多產業,遠離密集碳排放的轉型會來得很快,可能造成失業問題。惟有公司、員工、股東、政府以及各個地區公平地共享成本效益,零碳排的集體目標才能持續在政治上受到容忍。為此,銀行可以幫助客戶從生態和社會的觀點監控它們的商業行為,這樣一來,它們便會擁有所需的資訊,將投資與融資轉向碳中和。為了確保「公正轉型」,這些度量需要作為要素直接計入決策過程。



 



在國際會議上,可以一再聽到,不平等對經濟發展有害,而且資助新興市場與開發中的經濟體在商業和道德上都有好處。但若是今日的商業領導人真的有意為之,他們必須更進一步。也就是,他們得承認,在沒有財富再分配的情況下,無法達成長期的價值創造,且不平等必須要在我們的商業模型佔據中心地位。



 



賭上經濟發展與我們的民主基礎,這樣的賭注高得不得了,沒有人能夠承擔忽略問題的後果,與社會價值和期待不符的商業活動正冒著極高的風險。



 



(翻譯:張子昂,責任編輯:賴昀)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

Inequality Is a Business Ris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