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東烏視角:俄羅斯人對戰爭沒有興趣了 並不想要復興蘇聯

赫魯雪娃(Nina L. Khrushcheva)    2022年01月02日 07:00:00



 




赫魯雪娃



•  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曾孫女



•  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  目前擔任美國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兼副學務長



•  研究領域為全球媒體與文化、俄羅斯研究、美國政治




 



隨著數以千計的俄羅斯軍隊現在集結在烏克蘭邊境附近,俄羅斯和美國宣佈將很快舉行安全談判無疑是頗受歡迎的。雖然很難保證緊張局勢會由此緩和,但越過同一個房間的人而去跟他人交談卻要困難得多。



 



在普京執政的21年裡,俄羅斯和西方一直在這樣做。當然,雙方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在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希眾所周知地聲稱他曾直視俄總統的「雙眼」,並感受到其「靈魂」是直截了當和值得信賴的。而普京也曾在美國干預阿富汗的最初幾個月伸出過援手。



 



但局勢從那以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西方一直無法理解普京,而最明顯的莫過於美國評估俄羅斯的烏克蘭政策——尤其是有美國高官普京或許正試圖「重組蘇聯」,並稱其為普京的「遺產計畫」。



 



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普京不久前曾哀歎近30年前蘇聯的解體是一個「悲劇」,而「歷史性俄羅斯」的終結也不是第1次了。目前的軍隊集結則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非法吞併克里米亞之後不到10年發生的。



 



但由此認定,普京正試圖實現蘇聯的某種統一是十分輕率的。已故美國外交官兼戰略家、曾制定美國遏制蘇聯冷戰政策的總設計師肯南( George F. Kennan)(20世紀90年代,我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為其做過研究)的觀點無疑是會有某種微妙差別的。肯南肯定會認為,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是用「特殊國家」心態才能完美解釋的。



 



與美國例外論相呼應,俄羅斯人也一直認為,自己的國家在本質上是大國,是可以發揮關鍵歷史作用的。2020年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58%的俄羅斯人支持國家「走自己的特殊道路」,而高達75%的民眾則認為蘇聯時代在國家歷史上「最為偉大」。



 



但關鍵是,「願意回到蘇聯所走道路」的受訪者僅占28%。換言之,俄羅斯人想要的不是復興蘇聯,而是捍衛國家的地位和影響力,也就是說,維護國家的勢力範圍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認為西方可以在不受阻礙的情況下推行北約東擴其實一直是完全愚蠢的想法。



 



肯南從一開始就瞭解這種訴求。1998年,當美國參議院批准北約朝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東擴時,他就曾預測,俄羅斯會「逐步採取極其不利的對策」,而西方則會說「俄羅斯人就是這個樣子的」。自那以後,北約已擴大到包括三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在內的其他11個前共產主義國家。而且,果然,普京現在要求北約拒絕前蘇聯國家的成員資格要求,並縮減其在中東歐地區的軍事部署。不出所料,美國及其盟友拒絕了。



 



事實上,西方一直不理會克林姆林宮對前蘇聯國家的安全擔憂,並將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抵制描繪成偏執的復仇主義政策。沒人想威脅俄羅斯,邏輯是這樣的;是俄羅斯正在威脅其鄰國,包括2008年入侵喬治亞和2014年入侵烏克蘭。



 



但西方不可能期望克里姆林宮不折不扣地接受北約聲稱這純粹是防禦聯盟的說法。畢竟,自冷戰結束以來,北約已越來越接近俄羅斯邊界,將在歷史、地理和安全利益領域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土地都收歸自己旗下。



 



西方對俄羅斯的誤解還不止於此。美國和歐洲的許多人似乎相信,克里米亞被吞併後所造成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已經永遠消失了。



 



同樣,理解這種看法的原因是很容易的。當東烏戰爭變得過於血腥時,克里姆林宮的宣傳人員不得不加班加點提高普京的支持率。而且,他們僅取得了部分成功: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人對激進言論感到厭倦,而今天,他們對戰爭幾乎沒有興趣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人願意犧牲自我認知的安全感。恰恰相反,通過無視俄羅斯人對北約的擔憂,美國和歐洲將鞏固普京的支持度。已經只有4%的俄羅斯人將近期的增兵歸咎於克里姆林宮,而其他人則認為這是美國和烏克蘭的



 



當烏克蘭由喜劇演員變身的總統澤連斯基身著軍服讚美軍隊時,或者要求切實承諾該國加入北約時,普通俄羅斯人得到的消息是邊境存在安全威脅——而且上述威脅不是俄羅斯軍隊現在在那裡所發現的。烏克蘭政客僅僅通過宣佈該國必須準備武力收回克里米亞來強化這種印象。



 



美國希望防止任何類似2014年烏克蘭那樣的事件重新爆發。這似乎是公平的做法。但地緣政治是一種冷靜的計算,與公平是沒有關係的。雖然「特殊的」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可以為自身戰略利益而採取行動,就像某位作者所寫的那樣,「而無需承擔由此帶來的後果」,但現在或許是時候考慮新的變數了——簡言之,就是俄羅斯人也認為他們的國家是特殊的。



 



除非並且直到這種情況發生變化,危機迴圈將會繼續下去,而且潛在風險充滿災難性,而且是不斷升級的。「這就是先進現代武器的破壞潛力」,肯南曾經指出,「任何領先大國之間的又一次大規模衝突都有可能將難以彌補的損失帶給整個現代文明架構。」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What the US Misunderstands About Russi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