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人文視角:拿破崙留下的爛尾 巴黎交通主動脈要轉型



 




拉堤



● 美國MIT感知城市實驗室總監

●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城市未來委員會聯席主席



 



佛羅里達



● 多倫多大學城市學院教授




 



橫亙巴黎市中心的里沃利街(Rue de Rivoli),是一時興起開發的產物。拿破崙在經過了多年的計畫和爭論後,在1802年啟動了里沃利街的建設,但隨著皇帝在1814年遜位,工程也停頓下來。爛尾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另一位軍事強人拿破崙三世在19世紀50年代將它完工。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建設再次開始——這次是為了便於汽車行駛。但在2020年春天,里沃利街才迎來了轉型最快的時候。



 



巴黎的交通因為新冠肺炎封城而蕭條,市長伊達爾戈(Anne Hidalgo)於4月30日決定關閉近兩英里長的機動車道,為行人和自行車創造更多空間。工人們幾乎在一夜之間重新塗裝了道路,改造了巴黎市中心交通主動脈——聞名世界的盧浮宮便位於這條路上。



 



不僅僅是里沃利街。在疫情的最初幾個月裡,僅僅通過塗裝和旋入式路障,近100英里的巴黎道路臨時性地變成了自行車專用道,這是一場城市再規劃革命。隨後,政府宣佈這些改變將是永久性的。



 



巴黎的例子突顯出疫情如何加快了城市創新的節奏,將原本需要多年的進程壓縮到幾個月甚至幾周。除了突顯出疫情前城市系統的缺陷——如高污染——這還讓城市裡領導人繞過繁瑣的官僚主義,更加有效地回應人民和企業的需要。



 



這些需要正在迅速變化。討論最多的變化便是家庭和工作的分離。在城市化初期,人們走路去上班。後來,人們開始搭乘公共交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城市化興起之後,人們才開始開車從家裡到大工廠和辦公大樓上班。



 



疫情期間,遠端工作成為許多行業的「標配」—很多公司準備繼續保持這種形式,至少會延長很久。這一工作和家庭的再次融合威脅到工業時代最後一個遺跡:將白領們集中在摩天大樓的中央商務區。



 



許多工人無法回到辦公桌間,舊辦公樓可以改造成疫情後急需的平價住房。單調的商務區可能轉變成充滿活力的社區。



 



非工作活動也發生了改變。晚宴、娛樂和健身日益轉移到開放空間,佔用此前為汽車所用的空間。因此,巴黎的自行車道表明,疫情正在創造永久性的以人為本的後汽車城市的原型。事實上,巴黎的變化是創造「15分鐘城市」的總體計畫的一部分,在15分鐘城市中,主要日常活動——包括工作、學習和購物——只要從家中短途步行或騎自行車便可實現。



 



因此,與一些人早前所預測的疫情將讓城市荒蕪相反,疫情釋放了前所未有的復興潛力——即城市規模上的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著名的「創造性破壞」。危機讓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快節奏的試錯法。步行街化、平價住房和動態規劃等方面的傑出創新突顯出正回饋環的力量。



 



儘管如此,熊彼特式的方法本質上只是實驗性質,即使是設計最好的實驗,有時也會失敗。此外,失敗的成本並不是均勻分佈的:影響力最小的人,往往損失最大。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對窮人和弱勢群體的影響最大。



 



在城市創新的新時代,領導人必須小心翼翼儘量減小對落後和弱勢群體的風險,而讓回報的再分配朝這些群體傾斜。這意味著首先要聆聽他們的聲音。美國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是一個說明落後群體要求被聆聽的有力例症。各地領導人都應該關注並解決眼前的種族和階級分裂。城市設計是這類戰略的核心。



 



為了支持這一過程——並幫助保持疫情後城市創新的靈活性和速度——領導人應該考慮建立參與性數位平臺,讓居民能夠交流需要。這能夠鼓勵改善城市生活品質的政策——特別是在落後社區——包括遏制污染增加和鄉紳化等不良趨勢。唯有採用敏捷包容的方法,我們才能抓住這一百年一遇的機會——或者說滿足我們的城市義務——首先「更好地重建」(build back better)。



 



如今,在里沃利街上漫步絕不會引起我們在疫情期間的城市街道上所感到的荒涼和枯燥。相反,在這條傳奇大道上,面戴口罩的巴黎市民熙熙攘攘,自行車、滑板車、電動自行車和輪滑川流不息,咖啡廳和餐館隨時可以駐足小憩。因疫情而陷入死寂的街道已經復活。通過深思熟慮的規劃、大膽的實驗再加上一些運氣,這樣的轉型只是世界各地城市的開端。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re Cities Finished?》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