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戰爭視角:俄羅斯將帝國野心 放進古老國族神話引爆危險

畢爾德(Carl Bildt)     2022年02月25日 07:00:00



 




畢爾德



● 瑞典前總理



● 瑞典前外交部長




 



全世界正在經歷的,不是「烏克蘭危機」,而是「俄羅斯危機」。德國新任外交部長巴貝克(Annalena Baerbock)在最近的慕尼黑會議上這麼說,該會議被東歐的局勢所壟罩。



 



事實上,俄羅斯危機比巴貝克可能所指的更深層。我們正在目睹更長期過程的最新發展。俄羅斯正在嘗試決定要當一個主權國家還是帝國,直到這個根本問題解決前,像是烏克蘭衝突會以多種方式持續。



 



理論上,蘇聯是一個多國家的聯邦。實際上,俄羅斯人透過共產黨在控制嚴密的政權當中主導一切。蘇聯崩潰的一個理由是許多的衛星國想要成為主權國家,或者像是波羅的海國家那樣恢復獨立。單一最重要的因素是烏克蘭1991年12月的公投,壓倒性多數選擇獨立。不過當時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在幕後努力伸張俄羅斯主權的努力一樣重要。



 



在當時,蘇聯總統戈巴契夫依舊常是保存特定國家架構,並充滿敵意的回應波羅的海三國的建國願望。但他被葉爾欽阻撓,早在烏克蘭公投之前,葉爾欽認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獨立,。



 



那是今天俄羅斯危機的始端,由一方面建立一個現在國家與經濟和另一方面沉迷帝國懷舊情緒之間的衝突所催動。因此,俄羅斯經濟和政治現代化已經受阻,而俄羅斯鄰居的安全充滿疑問。



 



俄羅斯最好保證自己安全的辦法是與鄰邦建立友善關係,所以他們可以自己感到安全與穩定。但俄羅斯沒這麼做,而現在越來越多烏克蘭人想要加入北約。無論看起來多麼不切實際,烏克蘭人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國家願望受到俄羅斯帝國沙文主義的直接威脅。



 



但是普京的陰謀詭計不是新鮮事。2014年,普京併吞克里米亞和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發動錫奇,因為他想要避免烏克蘭跟歐盟發展更緊密的關係。即便這不會影響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合作或者威脅到烏克蘭的安全,但這樣的發展違背的普京類帝國夢想。



 



普京在最近俄羅斯承認烏東兩分離政權的演說中,把他的幻想推到新的高度。普京公開質疑烏克蘭國家的存在,並堅持烏克蘭是歷史上俄羅斯的土地。儘管基輔羅斯比任何俄羅斯國家都更早出現,普京把烏克蘭建國歸罪於列寧和蘇聯共產黨。



 



這種歷史主導戰略的弔詭在於,如果誰想要考察歐洲一千多年前的歷史,那裏根本沒有俄羅斯。簡陋的斯拉夫國家結構沿著波羅的海和黑海之間的古老貿易路線,從諾夫格羅德到基輔之間的區域出現。我們今天所稱呼的俄羅斯要在幾個世紀之後才會成形,接著在不同方向進行軍事擴張。



 



把帝國野心放到古老國族神話當中,在俄羅斯跟在其他地方都一樣危險。歐洲可以享受和平只可能所有歷史上產生的邊界和疆界都受到尊重(通常是暴力達成)。俄羅斯應該學著現在跟鄰居和諧相處。在中國與蘇聯鬧翻之後,蘇聯駐紮大量部隊在中國邊境,接著在1969年爆發長達七個月的武裝衝突。但兩國接著降低局勢,現在兩國都從中獲益。



 



肯定的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建立相同的關係要耗時更久。普京行為令人理解為何烏克蘭人對俄羅斯充滿懷疑,甚至充滿敵意。除非俄羅斯重新專注只在境內打造自己的未來,整個區域將會處在不安全的疑雲當中,最終受害於俄羅斯。



 



我依舊記得數十年前與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有段對話,他是專精歐洲歷史的領導人。當討論盧森堡時,他指出德國感到安全是因為即便最小的鄰邦都把德國當作緊密的朋友。德國已經跟歷史和解,而俄羅斯還沒。直到俄羅斯放下,所有的歐洲,特別是俄羅斯,會持續受苦。



 



(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ussia's Lethal Identity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