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夫斯
● 西班牙IESE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震驚世界,這許多評論家總結到只有不理性的專制統治者才有可能做出這樣不理性的行為,或者甚至一個狂人。但其他人則認為是利用西方目前的弱點來重建蘇聯帝國。誰才是對的?
從敘利亞與阿富汗的慘敗到英國脫歐,以及美國和歐洲加深的政治極端化。(還有歐洲無可救藥地依賴俄羅斯能源),有很多理由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京決定這是發動攻擊的時機。加上俄羅斯在蘇聯崩潰後的「後帝國酒醉」,你可以看出為何普京覺得自己勝劵在握。
普京拿來入侵烏克蘭的荒謬理由是烏東的俄羅斯裔居民正遭到種族滅絕,讓人想起希特勒1938年的謊言。在希特勒宣稱蘇台德區有300位德國人遭到捷克警察殺害後,西方在慕尼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接著希特勒入侵並支解傑克斯洛伐克。我們都知道接下去發生什麼事。如同邱吉爾在張伯倫回國時出名地說道「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英國與法國將捷克領土讓給德國(甚至懶得徵詢捷克人的意見)導致希特勒事實上早就籌備已久的戰爭。同樣的,現在顯然普京也為入侵烏克蘭準備許久。在跟中國達成新的經濟協議,以及在國內外媒體散布大量假,他還準備了6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儘管這份歷史上施加在普京身上最嚴厲制裁讓他碰不到那筆錢,證明普京事前有進行過大量規劃。普京和他克里姆林宮的夥伴無法忍受身旁的斯拉夫國家建立一個西式民主和有一天加入北大西洋公約。儘管歐洲政治領袖像是馬卡洪推動與俄羅斯和談並且提供多種形式的安撫,我們現在知道「外交解方」從來沒有出現在桌上。
普京戰略背後的考量是什麼?首先,他大概指望可以承受制裁,有鑑於併吞克里米亞、干預西方選舉、在世界各地刺殺反對者和2014年擊落民航機時,西方的回應都很有限。克里姆林宮也正確預測西方民主國家不會出兵干預。
而且,隨著中國跟克里姆林宮都有興趣在全世界限制民主自由的擴張,普京可以指望中國人透過購買更多俄羅斯天然氣提供額外的經濟生命線。但是這樣的新關係不是免費的。正當全世界持續分裂成不同的科技與經濟陣營,俄羅斯將變得更依賴中國,意味著失去戰略獨立性。俄羅斯也許有強大的軍隊,但他的GDP只跟西班牙和義大利差不多,更不要說是經濟強權了。
另一個代價是北約的重生,從原本腦死(馬卡洪形容詞)到不可或缺。25%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是俄羅斯裔。儘管他們是北約成員國,這些國家在看到烏克蘭情況後需要額外的安全保證。確實,因為威脅芬蘭與瑞典不准加入北約,克里姆林宮暗示普京的野心不僅僅在烏克蘭而已。
普京也發出不太掩飾的核威脅:任何人介入烏克蘭都會面臨「你歷史上從沒遭遇過的後果」。相互保證毀滅是不是已經像核威攝一樣喪失效用?這難道不是喪心病狂?
最有可能的是,這是另外一次戰略策略:可以被稱為外交的狂人理論。如果西方相信俄羅斯願意承受任何重大傷害的風險,而且普京願意做任何事情,那麼就對普京是有利的。要讓這種姿態可信,普京必須持續地掩飾,如果他有一絲猶豫,西方就知道他一直在追求精心計算的戰略。用賽局理論的術語來說,他就會暴露根本毫無威脅性的底牌。因此他就會失去必要的戰略優勢。
克里姆林宮目前都維持侵略姿態,但這有兩個危險。第一個是意外或者誤判會導致與西方的直接軍事衝突。除非中國全面支持,否則俄羅斯無法應付。但中國從這個劇本拿不到任何好處。
第二個危險是西方會用有限的軍事抵抗,持續測試克里姆林宮的底線。要這麼做烏克蘭可能太危險,可能導致城市裡面的大屠殺,但從伯斯普魯斯海峽阻擋俄羅斯軍艦進出可能是一條可行的做法。
普京很可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他覺得西方太過無能。但如果他是錯的呢?如果西方有辦法讓克里姆林宮相信西方一點都不軟弱?最終,一切取決於西方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阻止普京。
(責任編輯:張育軒)
(原標題為《Is There a Method to Putin's Madnes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Is There a Method to Putin's Madness?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