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普京視角:烏俄戰爭令人不安 就是把核武當國家安全戰略

谷里耶夫(Sergei Guriev)    2022年03月08日 07:00:00

谷里耶夫



●巴黎政經學院經濟學教授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發動這場已經造成數千人死亡與超過一百萬難民的戰爭。儘管美國和北約盟友表明將不會軍事介入,而是祭出前所未有嚴厲的制裁,把俄羅斯趕出全球金融體系,並將之列為原本只留給北韓和委內瑞拉的地位。



 



烏克蘭武裝部隊和平民英雄般的抵抗目前為止阻擋了普京本來預期的快速勝利。但烏克蘭人軍力依舊被輾壓,而戰爭越拖越久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俄羅斯的戰略跟在車臣和敘利亞一樣,戰爭的下一個階段很可能是大規模暴行甚至更多無差別瞄準民間基礎設施與平民。



 



無論發生什麼,戰爭很清楚都代表歷史轉折點。這場衝突以及國際應對的意涵都將會是長遠的。在這個特別系列中,《大家論壇》(Project Syndicate)的作者提供戰爭將對全球權力平衡、國家和區域經濟、能源市場以及全球金融與貨幣體系、核武器以及其他關鍵議題的獨家分析和預測。



 



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




IAEA秘書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也許比看到烏克蘭幼童屍體或者毀壞的城市更令人不安的,是這場戰爭出現的特徵:重新把核武器當作國家安全戰略。冷戰之後這個世界就再也沒見過這樣的情況,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和1973以阿戰爭中,全球所有人類都在核子大災難的懸崖前面,這兩個事件中,美蘇的核子部隊都置於最高警戒。



 



當普京暗示他可能準備使用核武器,世界九大核武國現在將開始加緊現代化他們武器的步伐:利用人工智慧的可觀潛力以及尖端網路技術。新的科幻般的武器和超音速飛彈將會進一步發展與測試。一些政府會保持他們的核武器在「準備發射」階段,大幅提高使用的可能性。(無論是刻意、意外或者是網路攻擊後的結果)



 



烏克蘭戰爭傳達出的訊息多麼令人不安。儘管我們在限制核擴散所有的法律承諾和進展,核武器依舊是全球大國安全戰略的核心,即便我們持續警告非核武國家維持現狀。如果烏克蘭提供任何一絲希望,那就是全世界大國都認識到有必要跟伊朗達成核協議。不過,雙重標準依舊存在。



 



佛萊(Timothy Frye)




《Weak Strongman: The Limits of Power in Putin’s Russia.》 作者




 



普京正在烏克蘭進行一場軍事作戰,但他同時也在俄羅斯國內進行政治鬥爭。就像是其他獨裁者,普京必須預防俄羅斯菁英政變或者公眾動亂。侵略凸顯了這兩個風險,然而,推翻向是普京這樣長久有個人魅力的獨裁者不容易。商業菁英在制裁開始後會受到傷害,但他們更害怕造反的結果。而安全部隊中的菁英可能是最後一批跳船的。



 



判斷俄羅斯公眾如何看待入侵相當有挑戰,主要由於公眾在開戰短期內會支持政府很常見。然而,雖然普京的支持率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一飛衝天,這次俄羅斯沒有出現類似情形。警察已經逮捕數千名反戰抗議者,而多數俄羅斯人呈現靜觀其變的態度。



 



普京作戰的命運將會決定他在國內的政治命運。如果基輔很快陷落,普京可能可以運用國家媒體和高強度鎮壓來讓俄羅斯變成白羅斯的模式:被國際孤立、經濟停滯以及更依賴天然資源(而非人力資本)。然而,戰事拖延加上越來越多的俄軍死傷,特別是俄羅斯部隊看起來表現很差,都可能會造成普京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衝突。普京的命運因此很可能決定在基輔的守軍手中。



 



谷里耶夫(Sergei Guriev)




巴黎政經學院經濟學教授




 



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程度已經超過任何人想像,對俄羅斯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傷害。但光制裁能不能阻止普京是另外一回事。普京無疑想要「速戰速決」,如同俄羅斯內政部長Vyacheslav von Plehve在1904年歡迎跟日本開戰一樣,希望可以壓制國內的革命浪潮。結果日俄戰爭既不短暫而且也沒贏。隔年俄羅斯爆發革命,Plehve自己遭到暗殺。



 



在普京入侵以前,金融市場已經對戰爭成本提出警告,儘管油價在高點,盧布在緊張情勢以前已經掉了10%,而盧布相關的股票也跌掉20%。儘管市場消化了制裁可能對俄羅斯的影響,他們沒料到西方制裁的規模。除了出口管制和把俄羅斯趕出SWIFT以外,西方還採取巨大的一步:制裁了俄羅斯央行。



 



米特(Rana Mitter)




●牛津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國會對烏克蘭戰爭做些什麼?最近幾周,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的姿態,看起來像是想要對一系列失控事件施加秩序的絕望企圖。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中國外長王毅表明中國認定烏克蘭是主權獨立國家。因為中國在基輔有一個完全資格認可的大使范先榮,這不是什麼有爭議的說法。



 



自入侵開始,外界要求中國利用與俄羅斯的關係促成停火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國從兩次聯合國投票中棄權的可能原因是想要保持這個選項。透過保持中立姿態,中國把自己定位為誠實的調解者(同樣的印度也是)。但任何調解者會面臨嚴肅的問題:普京看起來不希望接受任何不包含烏克蘭完全被征服的妥協。因此,即便像是中國這樣的友好國家,也可能無法拿出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不過,如果中國想要採取大膽的一步,中國可以找俄羅斯討人情債來打破僵局。我們見過半世紀以來最大膽的中國外交政策:對美國開放,由尼克森總統1972年造訪中國開始。西方對於這件事的紀念卻是沉默,也許可以啟發北京一些心思為,特別是現在中國在全球北方的聲譽嚴重受損,主要是因為疫情以及新疆人權和在香港的鎮壓。讓這場戰爭結束將會讓北京建立起全球強權的聲譽。



 



有可能嗎?不太可能。這會轉變中國的聲譽嗎?毫無疑問。



 



(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PS Commentators Explain the Ukraine War's Fallou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