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退休四星上將奧斯汀(Lloyd Austin)近日獲得拜登提名為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這象徵著美國終於覺醒,2021年1月20日過後美國將不再虧待盟友、獎勵敵對勢力。為了將新氣象推展到世界各地,拜登應當在上任之際,廢除去年七月川普撤除12000名美軍德國的命令。
拜登將全盤捨棄川普施行的孤立主義,並全力阻止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離間歐洲的策略。美國重派駐德軍隊一舉,亦能加深德國政府及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下簡稱北約)的投入。梅克爾所屬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將於明年一月中選出繼任黨魁;德國對外必須與普丁抗衡,對內則有反西方民粹的勢力。
川普主張從德國撤軍的理由是:德國政府並未達到北約共同設定的聯盟國區域防禦預算標準,迫使美國必須補足餘額。身為曾經質疑德國的人之一,我卻不這麼認為。川普所言實屬一派胡言。
數十年下來,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總統,都從未關切過美國比德國貢獻更多經費於北約組織的問題。過去有一段時間,我深信美國應該為此擔心。在1986年,我寫了一本探討德國搭便車的書,標題為《北約如何削弱西方國家》(How NATO Weakens the West)。我賣力地想喚起對此問題的討論,甚至在「華爾街日報」發布一篇評論《大西洋聯盟組織轉型之秋》(It’s Time to Change the Atlantic Alliance)。
但是,我從未設想川普會拾起這種老掉牙的策略觀點,作為打擊北約團結的摧毀砲,進一步強化普丁的力量。其實,德國確實沒有貢獻足夠經費給北約,而且法國方也是這麼認為。但是,指責德國害美國看起來像出錢的笨蛋,純粹是川普掛羊頭賣狗肉的手段。他實際的目的是要藉著嗆聲梅克爾,拉攏普丁。長久以來,普丁一直想要減少美國派駐歐洲的兵力;而他終於等到了一個願意與他合作的美國總統。
針對德國貢獻不足的問題,我的想法逐漸轉變。我過去大力宣傳此議題時,與時任小布希總統美國國務卿伊格爾伯格(Lawrence Eagleburger)進行辯論。因此,我有機會認識幾位行峻言厲,機謀滿腹的軍方人物。藉此我了解到,相對於成本面考量,掌控歐洲國防方向與目標,是美國過去所最重視,也將會是未來的著眼點。根據美國軍事專家所言,在跨太平洋冷戰時代的「交易」模式是,美國付擔北約的大部分經費,以換取美國對歐洲區域防衛的主導權。
事實上,我早已放棄保守民粹的思考路線,不再強調「德國吃定美國」,也不再期盼一個有效率的跨大西洋聯盟。此外,1980年代發生的一些事件,證明了批評我著作的軍事專家說得沒錯。時值1980年代的大西洋兩岸關係,無關乎聯盟經費誰出得多誰出得少,焦點是西德建置潘興二型導彈(Pershing II missiles)來對抗蘇聯的彈道飛彈之舉。西德多舛的歷史,以及強烈的和平需求,使當地人在該議題上游移不定。
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施密特(Helmut Schmidt)以及其繼任者柯爾(Helmut Kohl),在1983年於西德建置潘興二型導彈。此舉促進了一項重要發展:北約於1987年以撤銷導彈為誘因,與蘇聯簽訂《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簡稱INF)。這項協議扮演要角,協助緩頰核武威脅。潘興二型導彈稍後即被拆解。有傳言道,導彈的殘骸最後製成特別款原子筆,並由雷根圖書館作為禮物發放。
德國區域防衛的預算問題,並沒有晉身為美國政界的重大議題,卻在歐洲引起熱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近日接受「大洲報」(Le Grand Continent)訪問時,強力譴責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在美國媒體《Politico》刊登一篇名為《歐洲仍需要美國》(Europe still needs America)的評論。馬克宏堅定的倡導歐洲必須掌握國防自主權,因此他反擊說道,只要德國能增加給北約的防禦預算,歐洲勢必能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歐盟兩大會員國針鋒相對,對北約以及歐盟來說顯然是壞消息。西方聯盟陣線亟需美國對區域防護的承諾,以維護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但又必須注意不能破壞法德之間的關係,否則將成為普丁的一份大禮。
德法雙方必須設法在區域防護議題達成共識,而美國則必須信守對歐洲國防的承諾。在歐陸上,不僅是德國,巴爾幹半島國家也需要美軍的支援。歐陸脫身困境的其中一種辦法,是由德國為歐盟區域防護貢獻更多經費。如此一來,不僅達成法國期待的歐陸獨立,亦能換取美方駐軍德國。
取消川普的撤軍計劃,可以作為拜登調和德法關係的第一步,進而鞏固美國與北約會員國的關係。接著,拜登可以施力於這份聯繫以及其人脈網絡,來說服德國提高對歐洲區域防護的預算支出。促成此舉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讓美方息怒,而是要讓法國成為德國的真朋友。
(翻譯:吳江美,責任編輯:張育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