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不平等視角:經濟體應對疫情挑戰 靠循規蹈矩是行不通



 




羅德瑞克



●哈佛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斯坦切娃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雖說發達經濟體會比低收入國家更快從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恢復過來,然而,在未來幾年,發達經濟體仍將面臨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重大挑戰:氣候變化、不平等、新興技術、人口老化和移民問題。要應對這些挑戰,循規蹈矩行不通,每一個挑戰都需要新的應對方法。



 



在2020 年初疫情快速傳播時,法國總統馬卡洪(Emmanuel Macron)組建了一個國際經濟學家委員會,用於評估這些長期的挑戰並提出政策建議。在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蒂羅爾(Jean Tirole)的領導下,該委員會在幾個月內對這些問題逐一進行討論。最終。委員會的一組作者編寫了三份報告,於6月底發佈,其中有一些有趣的建議。



 



我們編寫的報告討論了不平等和經濟不穩定問題。法國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因為根據基尼指數(the Gini Index)等傳統指標,它是為數不多的整體不平等沒有加劇的主要經濟體之一。然而,不同階層的貧富差距並沒有縮小,許多地區在創造好的工作崗位和獲得經濟機會方面落後,青年失業率非常高,社會流動性仍然很低。一項態度調查顯示,人們認為當前經濟不穩定程度高,現有的經濟安排很不公平,很多人支持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政策來應對這些趨勢的發展。



 



有一個方法可以提高公平性和社會流動性,即確保人們不會僅因為出身貧困而處於不利地位。我們的報告提出了一項統一的繼承和贈與稅制度,該稅種以受益人為基礎,並按繼承人獲得的累計金額累進徵稅。新制度不是對每位被繼承人去世後的財產轉移徵稅,而是對繼承人收到的財產轉移總額徵稅,因此,那些收到更多財產的人會面臨更高的徵稅率。



 



另一項重要戰略是縮小教育品質和成果的差距。一段時間以來,這個問題一直是法國和其他國家在全國範圍內辯論的話題之一,雖然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進展,但依然任重道遠。我們的建議主要是為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兒童提供更多入學機會;改善落後地區低品質學校的教學成果;重新思考教師職業並使其更具吸引力;賦予學校管理部門更多的責任和自主權;促進職業、職業-學術雙軌制發展;幫助學生從學校走向勞動力市場。



 



法國之所以能夠避免整體不平等加劇,一個原因是該國的社會福利和最低工資水準很高。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在生產力沒有相應提高的情況下,政府強制提升底層工資會讓人們,尤其是那些剛剛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在收入和就業之間進行權衡。法國高達20%的青年失業率反映了這種矛盾。



 



為處於收入分配底層的人增加合適、高薪的工作,需要相應提升生產力。好工作和好公司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培訓和教育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創造好工作的生產性企業,只有培訓和教育還不夠。社會政策和增長政策應相輔相成,需要進行相應設計。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補救措施,將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產業、區域和創新政策聯繫起來。這項好工作戰略包括與雇主緊密合作的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為求職者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同時,它將現有的產業和地區政策從稅收補貼和現金獎勵,調整為專門為創造良好工作機會的企業提供定制公共服務。這項戰略還重新考慮了現行的創新激勵措施,明確鼓勵工人友好型技術,強化而非取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中等技能工作。



 



政策制定者還必須解決全球化和國際外包影響公平和好工作的合理擔憂。有趣的是,在法國受訪者被問及缺乏好工作的原因時,他們指責全球化和外包的頻率是指責技術的兩倍(57%比28%)。雖然貿易政策本身無法創造好的工作機會,但可以防止國內好工作政策因勞工標準和法規的國際競爭而遭到損害。



 



為此,我們提議建立一個社會保障機制,將各國維護自身規則的權利——如產品安全、環境安全或稅收——擴展到勞動力市場監管領域。根據我們的建議,在經過適當的審議和廣泛參與的國內程式後,將有可能限制那些在國外違反勞工權利、在國內威脅到就業或工作條件的產品進口。我們認為,這種「社會反傾銷」機制將有助於恢復國際競爭的合法性,起到安全閥的作用。



 



雖然我們的一些建議主要針對法國,但也適用於其他許多(如果談不上絕大部分)發達經濟體。這些建議和其他兩份報告中有關氣候變化和人口的建議一起,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應對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的機會。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Inequality and the Macron Commission》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