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
癌症治療進展收割了豐碩成果,造福了數百萬條生命。高收入國家在2000至2015年間,讓癌症致死的機率降低了20%。
然而,多半只有高收入國家有所進展,加劇全球長期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如今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了。未來的20年間,10名死於癌症的患者會有7名來自中、低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當中,很多都缺乏能處理當前危機的基本工具。到了2040年,每年將有1100萬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死於癌症。
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2020年有將近150萬個癌症病例,預估2040年度的罹癌人數,會提高至250萬左右,每年的死亡人數也會從71萬3千增為125萬人。而非洲癌症死亡率本已高於全球平均30%,未來幾十年病例也將節節攀升。
阻止數字攀升是全球的當務之急。流行病領域正面臨重大的轉變,若對策能超前疾病發展的速度,對所有人都好。生活水準的提升使得壽命延長,所以癌症致死的能力比傳染性疾病還強。如今在非洲,癌症奪去的性命比結核病更多,能與瘧疾匹敵。自2019年底開始,非洲死於癌症的人數,是死於新冠肺炎的6倍,亞洲則是10倍。
但此轉變仍未顯現在醫療保健支出的分配上。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投入對抗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的資金,和針對傳染性疾病的資金相比,只佔少少的一部分。非洲有23個國家連一台放射治療儀器都沒有,即便超過半數得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療,整個非洲大陸卻逾70%的人口無法接受這類療程。在放射治療領域,非洲每年的人均支出僅0.53美元,而在北美洲只要有治療需求就能滿足,人均支出是非洲的35倍,歐洲的數字也差不多。
全球的癌症死亡率反映出這種不平等的情形。在高收入國家,10名癌症病童之中,有7人能存活下來,在非洲只有不到3人。世界10%的兒童罹癌病例都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癌症是該區域兒童及青少年最大的死因。
不平等現象不必繼續下去,抗癌的投資能獲得重大回報。擴展並改善醫學治療、造影技術及照護品質,可以讓低收入國家的五年存活率增長10倍,在中低收入國家則能提高一倍以上。擴大核子醫學(放射科)和醫療造影服務的觸及,可以在2030年以前,讓全球近250萬名癌症患者脫離死亡威脅,全球終生生產力也將增加1.3兆美元,等於每投入1美元就能產生180美元的淨收益。
部分讀者可能產生疑惑,世界核武擴散監察機構的領導人,為什麼要寫一篇文章探討全球癌症醫療的差距?其實我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肩負多元的任務,機構本身創立的目的,就在於將核子科學的和平用途傳遞給有需要的人。核子醫學是抗癌戰役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其中一項重點任務,便是協助成員國運用核子技術。60多年來,我們幫助了從尼日到烏茲別克等許多國家,擴充他們與癌症抗戰的能力。
雖然每個國家能決定,各自優先考量哪些議題,但國際社會也扮演著重要的支持者角色。上個月我和世衛(WHO)秘書長譚德塞承諾,我們將增強雙方組織的長期合作,共同協助各國打擊癌症。
關於要怎麼做,我們國際原子能總署想了很多,把開發中國家抗癌的資產與需求在地圖上標示出來,並計算各種當地情境中,投資後能獲得的正向回報。於是我們推動了「希望之光」(Rays of Hope)倡議,集結了提供捐助的政府、技術與醫療專家、國際組織、公共財政機構、私部門,各方合作可以協助能力不足的國家,打造必要的基礎建設、取得新的設備、支持創新發展,以及提供不可或缺的醫療訓練。而且在這些領域頗有耕耘的國家,便能成為開發中地區的支柱,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醫療照護與訓練。
癌症病例不斷增加時,情況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冠肺炎打亂了全球的癌症醫療,起初非洲的核子醫療手術數量便減少了69%,拉丁美洲更是減少79%。
因此現在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必須重新考量國家的優先事項,以應對現況。如此一來,便有助於處理深切的不正義問題,也能讓我們步上正軌,確保我們不會為了打擊以癌症為首的非傳染性疾病,而抵消在對抗傳染性疾病方面的進展。
(翻譯:柯茜尹,責任編輯:陳品潔)
(原標題為《Going Nuclear Against Rising Cancer Case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