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曼
•倫敦政經學院社會學研究方法博士
在九月聯合國大會中,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用他的演講時間闡述他對新冠肺炎的觀點。他讚美早就被科學家駁斥的治療方式,並聲稱他已經從對抗瘧疾的藥物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獲益。
波索納洛對這類「奇蹟治療」的支持眾所皆知。他經常在巴西報紙和社群媒體上推廣這些在科學上找不到基礎的非處方藥物。而他不是唯一一個,在他的任期當中,前總統川普推廣好幾種未經證實的治療法,而馬達加斯加總統Andry Rajoelina還推廣從藥草提煉飲品來治療新冠肺炎。對於絕望的科學社群來說,這些政治人物和其他人居然成功地說服不少公眾這些治療是有效又安全。
虛假訊息在疫情期間大行其道,但這不是新現象。在美國,關於戰爭觀感的開創性研究中,政治學家James Kuklinski和他的同僚展示了很大部分的美國人對於國家支持和他們拿到的好處有不準確的看法。他們也發現,虛假訊息的擴散阻止了正確訊息的傳遞。被誤導的人們不僅僅擁有不正確的訊息,他們還嚴重投入在錯誤認知當中。這正是讓虛假訊息變得強大的原因:結合對是世界錯誤認知,又對自己正確性充滿自信。
人們會相信錯誤訊息不是因為他們無知。有很多因素,但多數研究者會同意的是相信錯誤訊息跟一個人接受多少訊息有關。虛假訊息是「理性動機」的主要案例。人們傾向於下他們想下的結論,只要他們可以為結果建構看起來合理的理由。一項2017年的調查顯示人們擁有較多科學知識和教育,更容易於捍衛他們基於爭議性科學的極化理論,因為包含「非科學考量」。
其中一個強大的考量是身分認同的保存。當政治領袖利用民眾擔心失去文化重要面向特別是語言、宗教和種族與性別角色時,政治領袖是推動虛假訊息最有效的人。在極端化的政治環境中,虛假訊息的擴散跟知識低或者互動低沒有關係,而關鍵是資訊是如何被用身分政治去解讀。「我們對他們」的視角意味著資訊的不同片段被人們接收後,將順著他們的世界觀解讀。這是為什麼人們可以從一樣的事實當中,得到全然相反的結論。
當政治領袖宣揚未經證實的新冠肺炎治療手段時,他們正濫用這極端化的傾向。但是過分聚焦在領袖身上模糊了人們對這些訊息買單的真正原因。相信虛假訊息的意願根植在文化身分的潛在面向當中,也是政治人物操縱的部分。
近來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Mariana Borges Martins da Silva的研究當中,顯示巴西人願意相信波索納洛推廣治療法被接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深層文化相信會開藥方的都是「嚴肅醫生」。波索納洛不必說服巴西人伊維菌素或氯喹的好處。他只需要確認嚴重疾病總是可以被藥物治療的信念。他提供敘事,讓人們自己找到結論。這樣就夠了。
了解虛假訊息的動機對於防止擴散很關鍵。為了保持人們抵抗新冠肺炎的安全與鼓勵接種疫苗,光譴責政治人物是不夠的。我們也必須了解讓人們相信虛假訊息的潛在動機。
(責任編輯:張育軒)
(原標題為《Why COVID-19 Misinformation Work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