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力
● 盧安達全球衛生平等教授
有人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危機稱之為「巨大的平衡力量(great equalizer)」,畢竟,病毒已入侵了全球最富裕經濟體,感染了部分傑出的人物,從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到好萊塢金獎演員宿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窮國)仍然比發達國家脆弱得多,這樣的脆弱不僅體現在由疫情流行所帶來的健康後果,還體現在針對疫情舉措所造成的不安全和動盪。
迄今為止,限制新冠肺炎傳播最有效的措施是盡可能落實旅行限制、拉大距離規則和全面隔離政策,快速落實是至關重要的。
無人親眼目睹在盧安達(Rwanda)等部分非洲國家,政府在確認僅11例病毒感染者後,就停飛了所有載客航班30天,而後又實行了28天的鎖國。
鄰近的烏干達(Uganda)、奈及利亞(Nigeria)、南非(South Africa)和衣索比亞(Ethiopia)也很快緊隨其後。
但其他國家的應對之舉零散又微弱,鑒於全球化的規模,所有人都有理由感到擔憂。
發達國家擁有更強大的醫療保健系統,但他們仍然極度脆弱:美國最近短短一天內就出現了1800多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報告。
想像一下非洲爆發類似疫情的影響。
擁有2億人口的奈及利亞僅有不到500台的呼吸器,奈及利亞總人口約占美國人口的2/3,美國卻有17萬2000台呼吸器可使用,只要病毒還在某個國家擴散,所有國家都面臨爆發新一波感染的可能。
但危險絕不僅限於病毒本身。
許多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勞動者被迫依賴微薄的日薪,無法遠端工作。因此,社會隔離措施威脅著他們的基本生活,只有借助強勢領導和英明決策,這些弱勢群體才能得到非洲政府的保護。
同樣,部份國家正在樹立某種積極的榜樣。
盧安達政府已宣佈,計畫向首都基加利(Kigali)2萬餘脆弱家庭提供食物,並且免費提供水、電等基本服務。但總體而言,社會保障仍遠不足在封鎖期間保護非洲的貧困人口。
對於這個不久前還爆發許多暴力衝突的大陸而言,這是招致災難的處方。
經濟壓力加劇了人們的挫敗感,尤其在面對政府時加大了動亂、重新爆發內戰和軍事政變的風險係數。就像非洲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Africa 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主任恩肯加松(John Nkengasong)所警告的那樣,這場疫情大流行可能首先是國家安全危機、其次是經濟危機,而後再演變為健康危機。
國際社會為協助非洲國家緩解新冠肺炎威脅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這部分來源於資源緊張:在這場疫情中,國際貨幣基金、世衛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提供的資金必須在許多國家間共用,各國政府也將自身資源集中在國內需求上。
公共資源如此匱乏,以至於許多國家現在都在依賴慈善援助。
例如,中國億萬富翁馬雲向非洲捐贈了110萬個測試包、600萬個外科口罩以及6萬套防護服和口罩。(同時,他還向美國捐贈了100萬個口罩和50萬個測試包,這在短短數月前無法想像)美國企業和億萬富翁同樣做出了大筆捐助。
但吾人不能依靠慈善家和企業的仁慈來打贏這場戰爭。
需要在有效的領導下採取統一的全球對策,其中包括協調旅行限制和檢疫規則,人們需要富國政府和多邊機構加大對低收入國家的支持,而且,還不能增加它們的國際債務。
從個人防護設備、到測試包、再到呼吸器等各種防疫資源,理應按需分配,值此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警告非洲病毒傳播正以驚人速度加快傳播之際,非洲大陸的需求顯然正在劇增。
但僅限制新冠肺炎還遠遠不夠。
非洲各國必須緊急強化衛生系統,以防止未來疫情的爆發,這不僅需要投資於設備和基礎設施,還需要投資人員,尤其是經過訓練、有能力進行全面思考的醫療專業人士。
在盧安達的全球衛生公平大學(University of Global Health Equity),一開始便教導學生超越眼前的臨床現實,並著眼於相關的社會、經濟、歷史和政治因素。
新冠肺炎危機證明,新的疾病能以飛快速度席捲世界,從而造成廣泛的痛苦和死亡,與其坐等下一輪疫情爆發,之後再亡羊補牢,所有國家都應當汲取這次疫情的教訓,強化籌備和預防。
儘管新冠肺炎並未影響所有人,但卻印證了,在目前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挑戰需要全球解決之道,建設更加安全「後新冠肺炎世界」(post-COVID world)的唯一方法,是確保不要讓非洲落後。
(原標題為《Averting a COVID-19 Security Crisis in Afric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