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生存視角:人類世降臨 人類是地球主要壓力來源



 



 




羅克斯特倫



 



• 德國波茨坦大學地球科學學系教授




 



 




埃登霍費爾



 



•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




 



 



隨著新冠肺炎病危機的過去,各國政府試圖撐起瀕臨崩潰的經濟,許多國家不想在氣候與環境問題上繼續履行承諾,他們應該抵制這種衝動。



 



21世紀的特徵為速度、規模、連結和驚喜,包括全球流行病、氣候混亂、森林砍伐和物種大規模滅絕,總是相互影響並相互加強,如果當今重新開放經濟的短期措施不能透過有效治理全球公共領域促進長期的經濟復甦,下一次災難的來臨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因為人們面臨新的風險格局,新冠肺炎病只是其中最新的一個。



 



此一格局定義了當前的地質時代,即「人類世(Anthropocene)」,在這個時代,人類是地球上主要力量、壓力的來源。



 



除了全球公衛方面的持續威脅外,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也日益突出。



 



人們正面臨著在短短30年內超過攝氏2度全球變暖極限的嚴重風險,而且人類正處於自5億4000萬年前地球出現複雜生命以來,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越過這些臨界點,可能對全球人們造成毀滅性且不可逆轉的影響。



 



此外,這些健康、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相互關聯的。



 



例如,當人們繼續挑戰地球環境安全界限並破壞地球穩定,流行病就更有可能發生,快速的森林採伐加速了全球暖化,也破壞了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加上高風險行為(如所謂的濕性野生動物市場)和低應急反應能力,疾病爆發的條件就成熟了,這些疾病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然後演變成災難性的全球疾病爆發。



 



的確,科學證據表明,此類人畜共患疾病的數量正在上升,當森林採伐破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物種被交易利用時,病毒更有可能從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全球風險與疾病控制等全球公共產品的缺乏,與包括清潔空氣和水、穩定的氣候、生物多樣性、完好的森林等在內的全球公共資源遭到過度使用直接相關。



 



但令人驚訝的是,在健康、安全和可持續性這些最重要的問題上,出現了新的常態。



 



人們的長期優先事項必須是改善全球公共產品的供應、建立全球公共資源彈性機制,並找到減輕不可避免的經濟衝擊的方法。



 



因此,在決策者尋求啟動經濟之際,有三項改革至關重要。



 



首先,各國政府必須將各種數兆美元的救援計畫納入綠色復甦計畫,並遵循部分關鍵原則,首先,這樣的計畫應提高碳價格,以便導入公共、私人投資轉向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節約。



 



誠然,部分國家可能將碳價格視為道路、橋樑和發電廠投資的進一步障礙,但是,如果沒有適度的激勵措施,基礎設施投資會進一步鎖定高碳經濟,如果未來有機會進行調整,成本會更高。



 



與此同時,二十國集團(G20)各國政府應利用50年期債券建立一項投資基金,為旨在提高經濟可持續性、抗風險能力的專案提供資金,由所有歐盟成員國提供資金的基金,將標示著政治團結、減少不確定性、消除創新和創業的關鍵障礙。



 



它應該執行明確的可持續性標準,並以低於市場的利率提供信貸。



 



此外,全球供應鏈必須利用地域多樣化和儲備積累,以增強抵禦自然災害和流行病的能力,特別是供應鏈的設計必須考慮到安全、健康和可持續性,以確保靈活、可靠和安全的商品與服務供應,如本地食品和清潔能源生產。



 



其次,改革必須致力於在地球環境安全界限內創造人類繁榮,從而避免全球變暖、環境退化和人畜共患疾病暴發的災難性影響。



 



這種方式還將改善空氣品質,顯著減少每年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目前估計約700萬人),它還將減少乾旱、洪水、火災和疾病爆發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糧食不安全。



 



這意味著,在具體的政策條款中需設立更多基於科學的目標,不只限於氣候暖化,《巴黎協定》除了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應該加上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保持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完整的全球目標。



 



最後,人們必須加強對全球公共領域的管理。



 



正如大氣屬於全球共有,一國的行為將影響他國,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也會影響人畜共患疾病的可能性,為了更佳地因應未來的疫情,人們迫切需要加強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等國際機構的協助。



 



當今的多重災難性全球風險要求所有國家採取緊急的集體行動,讓人們成為整個地球的真正管家。



 



這不是要求實現不可能的目標,而是要求認識:每個人的健康繁榮取決於人們是否有能力尊重地球環境安全界限,並妥善管理屬於人類的共同財產。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Global Resilience Imperativ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