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疫情視角:新肺謊言的變種 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

法蘭科(Jeffrey Frankel)    2021年06月02日 07:00:00



 




法蘭科



● 哈佛大學教授

● 美國經濟委員會前顧問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現在馬克吐溫這段警言妙句所透露的懷疑,一再地因新冠肺炎危機得到驗證。



 



要對抗疫情,數據雖然十分重要,但國家之間的比較往往過度放錯焦點。這給了一些政治領袖強烈的動機將疫情輕描淡寫,而或許這就是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原因。



 



考量到大眾普遍不信任專家和主流媒體,盡可能地重視訊息量最大也最可靠的新冠肺炎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各國官方紀錄的感染人數及死亡人數。在此,統計上的優先順序十分明顯:為了將數據以每人平均來計算,數據便依照人口規模將感染及死亡人數分開。



 



但即使報告已經採用人均計算,官方統計的總數通常還是嚴重低估了真實的感染及死亡人數。新冠病毒帶原者只有在檢測呈現陽性反應或者住院時才算確診,而死亡人數僅包涵了那些死亡證明上列有新冠肺炎的案例。



 



感染及死亡人數遭到低估的程度也各有差異。根據《經濟學人》的超額死亡 (excess morality) 模型計算,新冠肺炎到目前為止已在全球造成700萬到1300萬人死亡,這大約是目前官方統計的350萬死亡人數的3倍。在收入較低的國家,低估數據的情形也往往更為極端。例如,埃及的死亡人數超出官方判定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13倍。



 



而對較富裕的經合組織 (OECD) 成員國來說,總體而言少算的人數較少,估計約有17%。在美國,今年3月和4月的估計落差僅7%。相較之下,2020年7月,專業統計美國真實感染人數的估計數字比官方高出2至6倍。



 



只關注官方所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及其死亡數不只是低估了危機的嚴重性而已。這也可能導致政客將檢測減量並將壞消息壓下來,例如他們鼓勵醫生將合併症如糖尿病或者併發症如肺炎等而非新冠病毒列為死亡原因。



 



媒體和大眾應該反過來更關注訊息量更大且不易受到政治影響的其他指標。首先,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佔整體檢測的百分比,遠比在整個國家人口所佔的百分比具有啓發性。印度目前的陽性率是四分之一,這個數據令人震驚。如果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在幾個月前曾關注過這個指標,也許他就會知道他不該這麼早就宣告戰勝病毒。相反地,莫迪還促使了超級傳播的群眾在政治集會和宗教慶典聚集。



 



相較之下,美國的陽性率近來已降到3%以下。這大概能反映出美國比歐盟及大多數其他國家都要來得高的疫苗接種率。對陽性率更加關注可以鼓勵政府增加檢測。但是,將重點放在已驗證的感染人數佔人口百分之幾,則會使決策者產生危險的動機減少檢測。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20年5月時表示:「如果我們不做任何檢測,我們的確診案例就會很少。」他還謊稱,美國進行檢測的數量比大多數其他國家都要來得多。



 



川普並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領導人。巴西總統波索納洛 (Jair Bolsonaro) 為了曝光度而限制檢測,並且在新冠肺炎病例劇增時實際減少了檢測次數。其他也試圖將病毒嚴重性輕描淡寫的領導人還包括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 (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英國首相強森 (Boris Johnson) 以及現在已作古的坦尚尼亞總統馬古富利 (John Magufuli)。



 



對低估數字的程度有所意識就等於了解疫情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嚴重。但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的話,我們至少能得到一點安慰,而前提是我們要妥善處理統計數據。



 



例如,《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文章便聲稱,美國2020年躍升的死亡率不僅是幾十年來最為嚴重,而且據說還超過了1918年全球流感疫情的死亡率。現在美國人擁有現代醫學科學所有的優勢和更為龐大的經濟資源,但他們在2020年所受的苦卻比1918年還要多,這似乎十分令人驚訝。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受更多苦。沒錯,聯邦及州政府在對抗新冠肺炎上完全可以表現得更好。但結果並沒有比1918年所謂的西班牙流感還更差。《紐約時報》比較1918年及2020年的超額死亡人數時所做的描述具有誤導之嫌。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0年,估計美國的標準年齡死亡率 (age-adjusted death rate) 從每10萬人中有715.2人死亡增加到了828.7人,整體死亡率增加了0.114個百分點。這個大幅上漲是場悲劇,也反映了疫情。但把情況描述為死亡率增加16%有用嗎?



 



相較之下,標準年齡死亡率從1917年每十萬人即有2, 276人死亡上升到1918年的2, 542人,增加了0.266個百分點,是2020年疫情危機的兩倍多。談論1918年的死亡率上升12%並將之解讀為沒有那麼嚴重,著實是一種誤導。



 



關鍵在於,只有在與其他死因相較之下,2020年的死亡率成長看起來會比1918年的飆升還要糟糕,因為其他死因在一整個世紀以來已經下降許多。美國隨時間變化的死亡率圖表中最驚人的反倒是從1910年至今緩慢但強烈的下降趨勢,這甚至超過了1918年和2020年異常激增的數字。即使2020年死亡率出現從0.7%提高到0.8%這樣可怕的逆轉,如今死亡率仍然低於2000年的水準。



 



2018年,史蒂芬・平克 (Steven Pinker) 出版《再啟蒙的年代》(Enlightenment Now),此書為我們認為世界即將走向地獄的印象提供了很好的解方。健康、預期壽命、識字率、人身安全以及減貧,各方面數據都表現出了有利的長期趨勢。這種歷史的進步並非自動如此的,而是像平克所說,這反映出對「理性、科學及人文主義」的信念。讓領導人負起責任也很重要。因為正如疫情所表現出的那樣,良好的統計數據很關鍵。



 



(翻譯:許文婕,責任編輯:張育軒)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Statistics and the Pandem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