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以巴視角:「從這條河到那片海」 抗拒兩國方案

畢爾德(Carl Bildt)    2024年02月02日 07:00:00

畢爾德(Carl Bildt)

●瑞典前總理

●瑞典前外交部長




 



加薩巴勒斯坦人死亡數據傳已破2.5萬,但至今不僅看不到衝突結束跡象,以色列的戰略目標也讓人霧裡看花。各界對如何收拾戰後殘局的爭論持續升高,美國疾呼重新致力於多年來歐盟與國際社會多數人支持的兩國方案,阿拉伯和平倡議同樣也放眼建立兩個國家,安頓居住在地中海及約旦河之間的這兩群人。



 



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又一次表達了反對立場:「在以色列全面掌控約旦以西所有領土的安全上,我不會妥協,而這與巴勒斯坦建國背道而馳。」此言證實了許多人長期的懷疑:多年來,他的種種政策都在尋求阻擋邁向兩國方案的一切行動,且泰半獲得了成功。



 



遺憾的是,無論在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兩國方案的支持者未能主導公共論述。戰爭加劇,情緒激昂,雙方的極端分子都成為政治上的受益者,對彼此的敵意日漸加深,長期和平的可能性鮮少獲得關注;不過這種情況終將改變,或將會有空間容納更建設性的論述形式。



 



可以肯定的是,要從目前的戰爭轉而邁向兩國方案的未來並非易事,邊境議題必須解決,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可能是雙方爭議中最敏感部分)亦然。被佔領土地上廣大的猶太人非法屯墾區,仍是阻礙進程最大、最明顯的障礙之一。



 



最終的兩國方案方案並不像批評者所說的難以想像或不可思議,恰恰相反,許多藍圖早已唾手可得。數年前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發表過前瞻性的研究簡報,勾勒串聯南邊加薩與北部海法港等巴勒斯坦城市的「弧形」現代鐵路網。



 



當然,問題在於兩國方案並非唯一選擇,在以色列及巴勒斯坦政治光譜的兩端,首選是建立「從這條河到那片海」的單一國家,視哪一方佔上風,若非建立取代(進而消滅)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國,就是建立摧毀巴勒斯坦建國理念的猶太國家。



 



沒錯,理論上我們也能想像有個單一國家讓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和平共存,在民主政治體制下保證人人權利平等,然而現實上這個結果可能要花好幾世紀才能實現,由於時間寶貴,討論這個不切實際。



 



哈瑪斯版的「從這條河到那片海」也行不通,以色列不僅有權自衛,其存在也獲國際社會與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堅定支持。雖然哈瑪斯的軍事單位持續主張這個異想天開的選項,但其政治領袖有時會談到接受長期停火(hudna),意謂事實上承認「猶太復國主義實體」。



 



以色列極端版本的「從這條河到那片海」如今獲得納坦雅胡政府各路人馬的明確支持,它呼籲採取措施「鼓勵」住在加薩及約旦河西岸逾500萬的巴勒斯坦人離開,留下的少數人會被剝奪政治權利,結果則是建立在種族清洗和明確種族隔離基礎上的國家,不過這條路很可能再次引發暴力衝突,讓當地更加混亂。



 



納坦雅胡曾表示反對兩國方案,不過對於樂見何種結果態度卻是模稜兩可。缺乏方向加上危機迭起,無論有意或無意,他正帶領以色列走上最極端盟友青睞的一國之路,與可能的和平漸行漸遠。



 



鑒於其他方案甚至稱不上「解方」,兩國方案仍是實現和平的唯一可行選項。一旦目前的衝突落幕(越早越好),外交與重建上的一切努力都必須著重在讓當地重新邁向兩國方案的道路。極端分子勢必會高喊「從這條河到那片海」加以抗拒,但我們希望溫和派最終能在美國、歐盟與阿拉伯國家等要角支持下獲勝。這些人,也只有他們,才有資格說知道哪條路通往和平。



 



(翻譯:鄭可妮,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Extremism 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永慶房屋示警:房市交易平均每4件就有1件短期交易 買賣屋「貨比三家」有保障



 



永慶房屋用品牌廣告彰顯房仲核心價值「誠實」



 



房仲服務首重誠實與安心!永慶房屋真房價保證與三不政策 提供最完整保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