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Vera Songwe)
●聯合國副秘書長
斯特恩(Nicholas Stern)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巴塔查理亞(Amar Bhattacharya)
●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客座教授
本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於埃及登場,如今已塵埃落定,但關於如何提供資金促進減排與氣候適應,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若不大幅增加,便無法避免全球氣候變遷演變至危險境地。如果這些國家繼續依賴化石燃料和非乾淨能源科技,未來數十年內,它們就會成為碳排增長最多的國家。
幸運的是,這樣的投資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奠定面對氣候的韌性,還可以推動成長與發展的新形式,比過去那種不乾淨、破壞力強的發展路徑更深具吸引力。因此,協助這些國家加速過渡到永續、包容且有韌性的經濟模式,符合已開發國家自身的利益。
我們受埃及主辦的COP27及英國主辦的COP26委託,展開獨立研究,分析除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國家,若要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在2030年為止需多少融資。COP27會議開幕第一週,我們發表這份報告,主張這些國家應立即增加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年度投資額,從2019年大約5000億美元,在2025年之前提高到約1兆美元,2030年前再增至24兆美元。上述投資額,不僅將實現巴黎協定目標,還能促進這種新的成長模式,有助於進一步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我們確立三大首要投資方向。首先,資金應該用於加速能源轉型,尤其是部署再生能源,如此一來巴黎協定的目標才不會變得遙不可及。
其次,我們要提升面對氣候的恢復力,增加這方面的投資,以保護人民性命與生計免受毀滅性越來越大的氣候變遷衝擊,特別是在世界上最貧困的群體;此外,還要投資有效率、資金充足的機制,處理損失與損害問題(loss and damage,即無法透過減緩與適應來預防的損失)。第三,我們迫切需要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投資於自然環境,十分有助於打造氣候適應能力,也能幫助減排。
上述投資有大約半數可以靠發展中國家國內的公共和私人資金來達到,另外每年約1兆美元可從外部取得。公共的資金來源不論來自國內或國外,都非常重要,但投資最大的來源可以是私營部門。隨著零排放與氣候適應相關產品與服務的市場擴大,只要能有效減少、控制住風險,私營部門就會投資,藉此獲得該市場的誘人回報。
公、私部門之間強化夥伴關係,可以促進新的投資機會,也能管理風險、降低資金成本,並調動必要資金,且規模更大。不過,這些資金必須來自適當的管道,如慈善基金會、國際貨幣基金的特別提款權,也就是IMF的儲備資產;或者出售碳權(carbon credits)。
此外,已開發國家的捐助和低利貸款應該增加,從2019年的300億美元,到2025年提高到600億美元。這筆錢僅占所需總額的一小部分,故應審慎選定優先挹注對象,提供給無法吸引大量私人投資的領域。客觀來看,600億美元僅占已開發國家2030年預期經濟產出的0.1%左右,或者相當於已開發國家過去兩年來撥給新冠防疫所用的9兆美元中的0.7%。
最後,世界銀行等多邊發展銀行也扮演關鍵角色,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這些機構每年投資在氣候行動的金額目前約為600億美元,在2025年之前應增為現在的三倍,達到1800億美元。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必要的規模,實現與私營部門的聯合融資,並支援公共基礎設施。
COP27大會決定建立新的損失與損害基金,此舉正視已開發國家投入額外資金的必要,協助發展中國家在面對更頻繁、更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沙漠化等氣候導致的問題時,能夠降低災損。所有國家都在遭受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失與損害,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社會和經濟上的後果更加嚴重,這些國家不僅要承擔修復和重建成本,經濟產出、就業和生活品質也嚴重下降。
面對損失和損害,發展中國家的脆弱群體和高風險地區的民眾被迫遷移的風險也會增加,進一步危害社會與政治穩定。如果貧困國家變得更能適應氣候衝擊,有能力迅速有效地恢復,這些國家就可以投入更多資金在低碳發展,降低對區域與全球安全穩定所帶來的風險。再次強調,儘管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的主張自有其合理性,認為富國應提供額外資金給發展中國家,補償過去的碳排放所造成的損失與損害,但此舉也符合富裕國家的利益。
2020年代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十年,再拖下去,後果非常危險。不過,所有國家都要朝碳中和轉型。富裕國家的世界不僅必須採取進一步措施,以降低自身排放,還必須推動必要的資金幫助其他國家,不要讓全球的貧困國家因別人一手造成的問題,身受其害。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周昱君)
(原標題為《The Global Climate-Finance Challeng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