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森(Paul Hudson)
●賽諾菲公司執行長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宣布新冠大流行結束「在望」,但世界面臨著許多新出現的健康風險。有些因氣候變化而加劇,有些因旅行、線上錯誤資訊、糧食短缺、貧困或戰爭而加劇。幸運的是,這場疫情為我們提供管理這些風險,以及幫助開發中經濟體為日後健康危機做好準備的寶貴經驗。
世衛的「獲取COVID- 19工具加速計畫」(ACT-A)是大規模的全球計畫,促進全球的檢測、治療和疫苗接種。但ACT-A顯然未能解決阻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展開疫苗接種的長期結構性障礙。實現這點需要新的框架,強調與當地工人和企業家的實際關係。
開發中國家的人均衛生工作者人數少於已開發國家。預估 2030 年,非洲、東南亞、東地中海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將短缺 590 萬名護士和 1800 萬名衛生保健工作者。2019 年,全球有1380萬名嬰兒未能從常規免疫服務中受益,其中 880 萬來自低收入國家。因此,儘管目前全球供應遠超過需求,但截至 5 月,低收入國家中只有 16% 的人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克服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率的各種障礙方面,製藥公司發揮著關鍵作用。當我們尋求確保全面治療方法的普及時,挑戰不僅限於疫苗接種。包括賽諾菲在內的製藥業者,目前努力的方向包括以成本價提供基本藥物組合。例如,賽諾菲全球衛生部門向 40 個開發中國家分發30種基本藥物——包括胰島素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結核病、瘧疾和癌症的藥物。
降低治療成本固然是關鍵,但新冠疫情表明需要一種更全面的方法,將藥物、醫療保健系統和全球供應鏈視為連動的挑戰。新冠顯示無法提升當地能力的援助是弊大於利,這就是公司不能只提供金融援助的原因。為了幫助改善中低收入國家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公司可以解決後勤和供應問題,利用其資料和分析能力協助一線回應者,培訓當地官員使用創新技術。
世界各地的公衛專家越來越關注識別和管控新出現的疾病和熱點,以及改變態度和行為,而科技則促進了改善結果所需的資料蒐集和資訊共用。但蒐集和評估這些資料有賴傳統和非傳統夥伴攜手合作。在當地社區的優先事項引導下,這些努力要迅速推動,並建立在從診斷、追蹤和模式化中得到的共用資料之上。新冠疫情期間,南非迅速的基因組定序表現突出,其中涉及到多方參與者之間的合作,使南非能及早檢測到 Beta 和 Omicron 變異病毒株。
同樣,結合大型資料庫、計算能力和演算法,公共衛生官員可以監測疾病傳播、材料短缺、後勤挑戰和藥物反應。雲端技術促進資料採擷、資訊共用和研發,使我們能夠識別疾病爆發、新病原體和最需要立即説明的社區。
為此,全球公衛界應共同努力,透過關注本地新創企業來實現創新、培育創業生態系統。需要創建一個為當地新創企業提供資金的影響力基金,並分享技能和運營專業知識的機制。賽諾菲全球健康(Sanofi Global Health) 的2500 萬美元的影響力基金於 7 月啟動,已開始支援本地創新者。
鑒於低收入國家需要更多醫務人員,培養本地專業知識至關重要。在新興市場,本地醫療專業人員和供應鏈專家必須接受培訓,成為能夠解決迫切公衛問題並減少護理障礙的「專家型通才」。
在這裡,技術可以提供面對面培訓的替代方案,由於成本上升、持續的政治衝突、旅行限制和勞動力短缺,使面對面培訓變得更困難。例如,賽諾菲正在與新加坡的技術平台 Reach52 合作,後者通過一項訂閱服務為農村地區提供健康教育、篩檢和負擔得起的藥物。 Reach52 平台採用「離線優先」方法,使本地醫護人員能夠安排居民參加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檢,而相關檢測是由接受過「健康教練」培訓的護士來執行。
以有意義的方式增加低收入國家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需要的不僅是提供低成本藥物。 在適應新科技與培養本地創新時,我們需要新的合作框架來應對無數相互關聯的挑戰。身為製藥公司的我們,要顛覆既有思維,並鼓勵腳踏實地的創新者。這種多管齊下的方法必須以可持續、本地帶動的照護模式來幫助弱勢為中心。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所寫的那樣,只給予不加強是無濟於事的——甚至會阻礙未來的收益。
(本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Global Health from the Ground Up》,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