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雷登
●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衛研究員
● 美國CDC前局長
● 美國紐約市公衛部門主管
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衛專家必須把重心放在搜集更多資料,掌握病毒的傳播途徑,並分析哪些人是危險群。
現在,是否能儘速回答這些問題則是攸關生死的課題。
要有效地回應新冠肺炎(COVID-19)的關鍵,是運用數據資料的速度,我曾經在文章中點出19個需要填補的新冠病毒資訊缺口,現在病毒在美國和其他國家迅速地擴散,美國疾管署(CDC)以及其他的公衛專家必須回答下列三個迫切的問題。
如果我們想知道誰需要被篩檢、誰需要被隔離,那必須了解無症狀的人是否會散播病毒,如果這不像流感,由兒童佔傳染者的一大部分,那停課的理由就少了很多,而且那些已停課的學校或許可以更早重新開課。
雖然18歲以下的兒童發病後症狀嚴重的機率似乎比較低,他們依舊有可能散播病毒,人類需要知道確診的兒童對他們身邊年紀較大、身為病毒危險群的人帶來多少風險,尤其是因為這些人之中有很多會被指派在停課期間為孩童提供照護。
無論是研究無症狀、或後來才出現症狀的確診患者對其接觸者的散播風險,都可以釐清無症狀者的散播風險。
公衛專家應當深入研究群聚感染,並觀察有多少是以兒童作為指示病例(也就是第一個病例),兒童作為指示病例的比例有比統計上預計的低嗎?另外,家庭與其他的群聚感染,是否有兒童開始的連環傳染?
現在要緊的是保護醫療人員,並留存現有稀少的醫療資源以防堵疫情擴散,這樣才能先維持、再擴展加護照顧的範圍,提供給需要的病患。
舉例來說,新冠病毒在武漢和義大利北部迅速地從病人擴散至醫療人員,但新加坡即使有近250名確診病例,至今卻尚未通報任何一位醫護人員感染(只有一位非醫療人員的病患是與確診者接觸後感染)。
在新加坡,照顧一位病患的過程(包含確診前的氣管插管與加護照顧)需要動員41位醫護人員,使其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中。而這些醫護人員只有戴手術用口罩,但沒有人受感染。
隨著時間的推演,新冠肺炎的病例很有可能超越現有的醫療資源庫存,所以人們需要知道哪些物資是最重要的,例如,一般手術用口罩對醫療人員來說,足以應付大多數的情境,除非遇到起霧的風險(像是在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引痰或氣管插管等)。
人們也需要研究在養老院和醫院的新冠病毒傳播方式,以辨識病毒擴散的來源和途徑,這可以讓吾人尋求最適切的方法保護人民,包括醫護人員,還有其他無論資源是否充足的病患。
要降低確診患者中的重症患者及死亡人數,首要任務必須是保護高風險患者。
如果被感染,高風險患者們最有可能成為重症患者,所以他們應該要待在家中,並盡可能避免與他人接觸,雖然年長者以及有健康狀況的人受新冠病毒的威脅較高,人們依然不知道風險在哪個特定的年紀會增加。
至於風險會因哪些病症併發而提高,目前也沒有答案。
假設今天有位62歲的長者患有高血壓但控制得很好,而且他沒有其他病症,如果能確定他不屬於高風險患者(這是很有可能的),就可以將資源投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分析資料時,資料只該包括30天前確診的病患,並使用年紀、性別和健康狀況計算死亡率。這便有可能指出哪些症狀會引發重症,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包括管控良好和不好的)、服用特定的藥物或其他因素。
這些研究應該已經在進行中,至少我希望是的。
早期,美國的公衛機構對新冠病毒的許多回應被擾亂,因為需要處理郵輪上和歸國遊客的病例,現在,疾管署的公衛專家以及州立和地方衛生部門必須致力為上述的問題尋找答案,並解答其他同樣關鍵的問題。
只要及時地運用數據資料,便可設計並執行防止病毒擴散的措施,提升確診者的健康狀況,並減少對社會的衝擊。
完整的病毒資料是一項珍貴的資源,但它不該過於稀少。
回答流行病學的問題跟求知欲無關;因為獲得的這些知識可能意味著生死之差,現在處於關鍵時刻,分秒必爭。
(翻譯:陳悅翔,責任編輯:簡嘉宏)
(原標題為《The Three Essential Questions about COVID-19》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