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未來視角:新冠肺炎促進自動化 人類「做和實現」能力無法取代

馬榮恩(Sami Mahroum)    2020年05月31日 15:00:00



 



 



 




馬榮恩



 



美利堅大學貝魯特分校資深研究員




 



 



諾貝爾獎得主阿馬蒂亞·沈(Amartya Sen)將人類行為定義為「一個人在追求他或她認為重要的任何目標或價值時,可以自由地做和實現(what a person is free to do and achieve in pursuit of whatever goals or values he or she regards as important.)」。



 



在人們對人工智慧和能夠破壞就業的機器人越來越感到擔憂之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危機有力地提醒人們,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沒有什麼能夠替代人類行為。



 



許多人認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是進一步自動化的催化劑。



 



這場危機突顯了人類勞動者的脆弱性,並擴大了要求加強勞動者保護和諸如帶薪病假等福利的呼聲,這可能會促使許多行業的企業投資機器人。



 



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更多的機器人會讓經濟能免於由疫情封鎖導致的衰退,許多供應鏈雖已高度自動化,但卻遭到了破壞



 



機器人操作和人力操作的生產工廠都被關閉了,在部分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機器人密集型產業正在裁員數千人。



 



新冠肺炎危機的真正教訓不是表明機器人是經濟活力的關鍵,而是,如果沒有人類行為,機器人就沒有什麼意義,畢竟,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封鎖和其他社交距離措施已經消除了這一點:人們具有「做和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



 



無論機器人有多快、多便宜或多高效,它們都無法彌補最終驅動供求的人類野心、欲望、需求和貪婪。這就是為什麼當危機爆發時,各國政府不急於為自動化融資,以便在沒有人力的情況下讓工廠重新開工。



 



相反,他們專注於把錢放進人們的口袋,讓他們能夠繼續實踐。



 



現在該進一步實施這種方法了。第一步是拋棄當前流行的人與機器競爭的說法,這種說法狹隘地關注供應方面的效率,而轉向支持機器代人的框架,側重利用技術進步來增強人類行為,從而增強推動經濟發展的需求。



 



例如,工廠完全自動化可能會提高生產率或降低勞動力成本,但對加強人類行為毫無幫助。相反,通過減少工人的工作崗位(這對他們進行投資和消費至關重要),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但也有辦法抵消這種影響,這不僅是人們經常討論的供應方干預措施(比如培訓,讓失業工人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還有注重需求的措施。例如,先進的最後一哩交付解決方案,通過使用無人機或地面車輛,來支持作為消費者端的人類行為。



 



透過提高機動性,像自動駕駛汽車這樣的技術同樣會增強人類行為。



 



在新冠肺炎封鎖期間,這種機器代人模式的效果顯而易見,儘管即使是性能最先進的機器也無法維持工廠的運轉,但增強行為的技術已在許多需求導向型的領域有所成長



 



視訊會議的應用、線上學習和娛樂以及電子商務平臺可能僅是更廣泛的機器代人式經濟轉型的開始。



 



在供應方面也可以看到同樣的現象。



 



員工遠端工作的公司並沒有像那些不得不暫停運營的公司那樣受到衝擊,此外,在家工作的員工往往比在辦公室工作的效率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講,遠端工作越多,經濟就越有活力,也越不容易受到衝擊。然而,目前美國僅37%的工作可以遠端完成,瑞士則是45%。



 



當前的危機遠不是第一次證明技術增強人類行為的能力:發展研究強調了技術讓更多人參與經濟建設的能力,但是,全球1/3的人口在家裡無所事事,這表明人類發揮能動性而獲得資金可能會突然大幅減少。技術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確保即使必須暫時限制自由,人類也有機會發揮其行為。



 



隨著這場危機促使對相關研發的公共投資增加,各國政府有個寶貴的機會來推進這一迫切需要,為增強現實和觸覺技術、輔助生活、物聯網和協作機器人等領域的能動性增強專案提供資金。



 



儘管人們都在談論供應鏈,但決策者們不應只考慮解除這些限制,還應考慮如何在嚴重衝擊(從疾病爆發到自然災害)阻礙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情況下如何維持需求。



 



但僅靠投資是不夠的。



 



為了最大限度地促進創新和減少干擾,各國政府應共同制定適當的法律法規和體制保障系統,以指導新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儘管突破往往代表著神來之筆,確保它們為公眾利益服務(包括增強人類行為)是所有人的事情。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Automation and Human Agenc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