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森
• 美國楊百翰大學財政學系助理教授
洛伊
• 美國哈佛法學院教授
美國的兩家零售業龍頭馬庫斯(Neiman Marcus)和彭尼(J.C. Penney)最近未能為債務支付利息,預計其中一家(甚至兩家)會很快申請破產,這也預示著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舊稱武漢肺炎)疫情所引發美國企業倒閉潮,即將到來。
由於當前大多數美國家庭都缺乏現金儲備來準備支付未來3個月的各項費用,許多家庭和個人也將宣佈破產。
不久之後,美國可能就要面對數百萬消費者信用破產,數以千計小企業倒閉、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破產的三重打擊,同時,許多行業也將整體破產。
按歷史經驗,美國的破產申請數量一般會在失業率激增的數月後到達高峰。
這次美國失業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過去6周內有逾3000萬人申請了失業救濟,如果歷史在未來幾個月重演的話,美國法院系統就將面臨成立以來數量最多的破產案件。
破產程序在正常情況下運作良好且足夠快捷,特別是在重組大型上市公司方面,但如果系統不堪重負從而導致企業受困訴訟過程,它就無法運作,經濟也將因此蒙受損失。
如果破產案件真如2008年至2010年金融危機後那般激增,根據處理每宗案件所需的時間計算,每位美國破產法官必須每周工作近50小時,才能跟上案件量增加的速度。
實際上,當前經濟的收縮狀況要較2008年金融崩潰時更為劇烈,顯示破產案件的成長率很可能達到2010年的2倍,即使,這3000萬新增加的失業者中,只有區區0.9%的人申請破產,破產案件的數量也將超過2010年的總數。
人們無法指望審理破產案件的法官能每周工作100個小時,因此,他們將不得不快刀斬亂麻,並透過司法分流略過部分申請。
白宮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CARES)所給予的支持,可以讓部分人或企業免於立即破產,但許多企業仍將難以履行對債權人、員工和供應商的義務。
然後,它們仍會像馬庫斯、彭尼及許多石油企業一般無力償還債務。
儘管政府也在2008年10月的危機中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但當時的破產案件量也出現了激增現象。
與許多人的認知相反,破產並不等於被判死刑,尤其是對那些擁有可靠基礎業務的上市公司而言,對於這些還能賺錢的企業來說,破產可不意味著關閉和清算。
只要有合適的資源,破產法官就可非常高效地將這類公司改組為具生存和競爭能力的企業。
例如,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多數美國航空公司都經歷過破產重組,並再度健康的運行,此外,破產允許小企業主(如倒閉餐館老闆)擺脫原有債務重頭再來,可見,維持一個高效的破產制度對美國經濟的健康運行,至關重要。
人滿為患的破產法院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破產者需要透過一系列特殊管道來償還關鍵供應商(有時甚至是雇員)的欠款,假若法院遲不做出裁定,這些付款將被延遲,從而導致供應鏈陷入混亂。
其次,部分破產決定必須及時下達,以便企業可獲取並保留足夠現金以撐到下次支付薪資,本文作者之一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當破產法庭過於擁擠時,案件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裁定,導致太多的小企業遭到清算,債權人所能追回的欠款也就更少。
更糟糕的是,從現在起到幾個月後一直處於破產邊緣的企業將承擔過多債務以致無法有效運營,那些債務纏身的企業常會拒絕、無力涉足前景良好的商業項目,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就業和投資。
這類負債累累的企業一般都可以透過破產來迅速重組,但如果法院必須在往後的6個月間超負荷工作,這一切就不可能實現。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有65%的破產法官年齡大於60歲,出於健康原因,他們必須遠端工作,因此,也無法像以往那般召集可以讓債務人和債權人相互商量妥協的「庭內會商(“in-chambers” meetings)」。
但即便前景略顯黯淡,如果歷史依然按照原來的走向,同時破產申請數量在開始的幾個月後達到高峰,那麼,就還存在一個緩衝期,如果這次破產的高峰期來得更快,那就真沒什麼時間可供蹉跎了。
為此,美國國會應當將現有的破產法官、助理人數增加一倍,尤其是議員應協助設立新的臨時法官職位,重新安排其他聯邦法官的工作內容,並把部分較不繁忙法院的破產法官,調派到最需要的地方。
上述都是低成本高回報的措施。
儘管司法提名的黨派意味越來越濃,可能令部分國會議員有所猶豫,但破產法官是由聯邦上訴法院而非總統任命,不需參議院的批准,黨派關係也不應成為破產法院擴大審判能力的絆腳石。
正如人們以往希望提前數月增加醫療保健系統對抗新冠肺炎的能力一樣,審判能力也需立即獲致增強,解決破產案件堆積威脅的最佳方法,是儘早結束公共衛生危機、和儘速經濟復甦,但人們目前無法指望這一點。
目前,吾人還擁有充足的前置時間維護與病毒檢測試劑盒、呼吸器同等重要的商業環境,更不應該重蹈公衛危機的覆轍。
(原標題為《Planning for an American Bankruptcy Epidemic》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