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夏德
•《路透》領導力計畫主管
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Charlotte, North Carolina)一家地方廣播電臺在當地社區發起一場播客大賽(podcasting competition)時,已為應付多種突發事件做好了準備,但卻唯獨沒有想到一點,那就是:由此引發的熱烈反響會壓垮電臺的伺服器。
這次行動旨在提升播出節目的多樣性,並成功吸引了成千上萬人的參與。
來自各行各業的團體、個人提交了逾370個播客創意,多達3萬3000名觀眾登入並投票,原本策劃的一次性試驗,現在變成了一項日常功能。
新聞報導一直受限於多樣性的匱乏。
在人口統計學上高度同質化的新聞編輯行業,數十年來一直在生產高度同質化的內容,儘管各國編輯越來越認識到這是個問題,但卻鮮少為解決這個問題而有所作為。
原因之一是人們對於數位變革的關注不足,這一點頗諷刺。
瑞典公共廣播公司瑞典電臺的札克里森(Olle Zachrison)在比較英國、瑞典和德國內容多樣化的研究中解釋,近年來人們十分關注數位化轉型,乃至於對多樣性的問題有所忽略。
正如夏洛特新聞編輯部行業所發現的,多樣性並非僅限於一種額外收益;相反的,它是當今吸引聽眾互動的核心元素。
在解讀數位時代的商業精神時,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提出對客戶而非對競爭對手的全心關注,才是真正的取勝之道。那麼,對媒體而言,「受眾至上(audience first)」應當成為指導原則。
這意味著必須利用資料來理解、並更迎合受眾的需求。
就在不久前,社論的選題還主要來自直覺和假設,現在,分析指標和真實的受眾行為卻往往成為決定因素,部分反應出來的事實令人不舒服,編輯們不能再自欺欺人地想像新聞對世界的真實影響。
他們現在知道,即使是最好的報導,往往也只能覆蓋他們所期望的一小部分受眾。
更為複雜的是,新聞編輯業發現,如果拿不出新產品,或者拿出的產品並不是消費者所想要的,那麼需求就不可能達到顛峰。
例如在數位新聞報導的調查中,受訪者往往抱怨媒體的負面新聞和報導量太大,但新聞解讀和相關報導卻嚴重不足。
數位化時代前,記者們不必這樣考慮受眾。
報紙是印錢機器:廣告收益大筆湧入,無論內容為何,同樣,公共服務媒體幾乎沒有競爭,但現在,數位資訊已成為商品,由少數幾家主要平臺控制著發行,因此,受眾忠誠度已成為存亡之道。
許多新聞編輯完全沒有為迎接新現實做好準備。
他們甚至不知道潛在客戶是誰,更甭提如何吸引他們並且取得他們的信任,問題不僅僅在於新聞編輯業同質化導致看世界的角度和公眾的閱讀/收聽不完整,問題更在於即使局外人能夠在這種環境中找到工作,他們也往往傾向於適應這種主流文化,而非挑戰它。
結果導致新聞編輯行業越來越缺乏吸引新受眾的能力。
近幾十年來,媒體多樣性的缺失已經實際惡化,在地方媒體的鼎盛時期,新聞編輯同樣充斥著白人、男性,但至少不需要大學文憑才能成為一名記者,只需願意投身並跟蹤線索就可入行。
但隨著行業越來越集中在大城市、以及其他地方的就業前景日趨暗淡,教育程度發揮了又一個門檻的作用,隨著教育程度更高的候選人從事更高級的工作,導致許多人完全退出新聞業。
與當時的工業化社會相一致的是,上述變化所帶來的職業模式是等級制的。
就像教師和學生、傳教士和會眾以及專家和普通受眾一樣,教育把地位和權威賦予了媒體記者,一般公眾只能被動接受資訊,而非更大範圍對話的參與者。
牢牢抓住這種等級結構不放現在是註定要失敗的。
資訊數位世界充滿了豐富的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是對真假的極大困惑,信任是新聞機構最寶貴的資產,記者的任務是既要挑戰又要啟發受眾,並促使在受眾群體間展開對話。
這一切只有在新聞業能夠代表所在社會層級時才有可能。
不幸的是,最近對媒體領袖所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儘管編輯人員在性別多樣性方面取得的進步,但實現種族和政治多元化,以及城鄉背景的平衡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述失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行業領袖繼續將數位轉型視為技術和程式問題,而未能將其與人才和人力資本結合。
幸運的是,數位轉型帶來了機會。
正如(美國)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賈維斯(Jeff Jarvis)所解釋的,行業領袖應當嘗試傾聽、重視和服務那些被原有的大眾媒體行業長期忽視的社區和民眾。
所有新聞機構均應聽取賈維斯的建議,不僅因為這是正確的選擇,這更是新聞機構的生死存亡之道。
(原標題為《The Necessity of Diversity in the Digital Newsroom》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