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福德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律與國際組織教授
歐盟委員會剛剛公佈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數字經濟管制條規,由此確立了又一項全球標準。旨在削弱大型科技公司的《數位服務法》(DSA)和《數位市場法》(DMA)將對蘋果、亞馬遜、臉書、google等其他主要總部位於美國巨頭的商業行為產生深遠影響。歐盟預計將指定這些公司為網路的「守門人」,由此為推動有針對性的監管提供依據,以控制科技公司過大的市場力量。
新條規將與歐盟的反壟斷機構相互補充,後者也曾多次向美國科技巨頭收取數十億美元的罰款,並強制要求他們改變商業慣例。例如,根據《數位市場法》,自我偏好(self-preferencing)等做法將被「列入黑名單」。這意味著,以上行為在無需歐盟以反壟斷訴訟來證明損害競爭的情況下,即被視為非法。
《數位服務法》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承擔更繁重的義務,要求它們披露自己的演算法,或刪除包括仇恨言論和虛假資訊在內非法或有害的線上內容。總之,這些措施將在歐洲內外對數位經濟實施顯著且全新的監管控制。
歐盟的監管法規往往具有全球影響力,因此對大型科技巨頭更是利害攸關。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布魯塞爾效應」。由於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大多數跨國公司為了得到市場准入資格而接受其商業條款。為了規避遵守全球多個監管制度的成本,這些公司通常會將歐盟法規沿用到全球業務。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非歐盟大公司在所有業務中都遵循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
不出所料,大型科技巨頭和歐盟監管的其他批評者正在進行反擊,指責歐盟的過度監管和保護主義動機。然而,歐盟並未不公平地侵犯美國科技公司的商業自由,也沒有損害美國監管機構的自主權。即使歐盟的規定對美國大公司來說代價高昂,許多較小的美國公司也會從中受益。多年來,與其依賴美國政府,這些規模較小的美國企業不得不依靠歐盟來挑戰行業中的巨頭。
同樣的,歐盟監管法規的全球影響力也給美國網路用戶帶來了顯著的好處,其中的許多人也對加強隱私保護和減少猖獗的線上仇恨言論的舉措表示歡迎。
美國自身的不作為為歐盟作為超級監管機構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美國將放鬆監管和技術自由作為管理數位經濟的方法,在歐盟為全球市場制定法規之時長期在旁觀望。川普政府通過放棄參與國際事務和監管合作,強化了這種監管孤立主義。儘管是無意的,但這實際上是以歐洲化取代了全球化。
然而,美國的情況或許終於出現了轉變。立法者和執法機構開始意識到大型科技公司的過度行為。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發佈了關於數位市場競爭的報告,同時發出了強有力的行動呼籲,並概述了重啟美國反壟斷法的新願景。
此外,在經過過去十年的隱忍後,美國司法部正在對google的壟斷行為提出指控。聯邦貿易委員會,協同50個州中的46個州、華盛頓州、哥倫比亞特區和關島正在以臉書的非法壟斷行為為由提出訴訟。然而,這些措施是否標誌著美國反壟斷革命的開始,或是會在分裂的國會或更適應反壟斷法有限作用的保守派司法機關當前停滯不前,目前還不得而知。
無論如何,美國應該放棄對科技公司的不干涉政策。美國不能繼續作為規則接受者,而是要開始加強自身的監管法規。聯邦層面的隱私法將是一個理想的起點,因為這個主意已經得到了微軟、臉書和蘋果等美國領先公司的支持。
一項更強有力的隱私法將有助於美國恢復與歐盟的資料流(data flow)。先前,由於美國缺乏隱私保護,這些資料流曾被歐洲法院中止。隱私法也將使美國能夠解決自身對中國政府監控美國公民的擔憂。川普政府禁止中國社交媒體平臺TikTok在美國運營的倉促計畫,並不足以取代保護美國人個人資料的法規。
中國在科技治理標準的全球影響力日益增強,也為美國加強監管領導力提供更強有力的依據。中國企業與執政的共產黨有著不同程度的親疏關係,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基礎設施。此外,中國還向許多追求非自由目標的政府提供了人工智慧驅動的監控技術。
鑒於中國對網際網路威權式的願景,美國將能從與歐盟在監管大型科技公司和數字經濟方面的密切合作中獲益匪淺。美國與歐盟在反壟斷、隱私和稅收方面的分歧是可以調解的,並應該作為重啟跨大西洋關係的一個環節進行處理。
與對抗歐盟捍衛其數位經濟願景的正當意圖相比,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領導的政府更應探索如何為推進共同願景與歐盟合作。畢竟,大西洋兩岸的人民希望的也是一個建立在自由民主和個人自主價值觀基礎上,以人為本的網路。
(本篇由PS官方提供翻譯,責任編輯:張育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