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不論年輕人怎麼想 長輩說「要生孩子」是很合理的 

鄧惠文    2021年03月07日 15:03:00

除了「立業」,「成家」也是兩代之間最常爭論的議題。幾千年來,無數人類藉著傳宗接代滿足最基礎的安心感。生命的有限,藉由下一代無限延伸,算是一種自然的超越法。但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這麼需要了,結婚生育不再自然發生,以前是沒有理由不生的話就生下來,現在則是沒有理由要生的話就不會生出來。長輩想要抱孫子,但年輕人不覺得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不論年輕人怎麼想,我認為長輩說「要生孩子」,是很合理的。身為長輩,自己有子女,總不能建議子女不要生孩子,那意思不就好像後悔生了子女嗎?要不要生孩子,自己決定就好,期待長輩不敦促這件事,是不合人情的。如果長輩提醒你生孩子,你會覺得很煩,不妨自問,是不是自己對於不生孩子或沒辦法生孩子,還有未能平復的焦慮或遺憾?如果是自己的選擇,心裡乾乾淨淨,別人說什麼,能擾動什麼?



 



有孩子的人,即使長年抱怨勞累、孩子不長進、人生被犧牲,但多半還是覺得有孩子是件幸運的事。回望人生里程,家庭才是最實在的東西。也有很多人年輕時在工作與家庭間奔波,沒有餘裕也沒有足夠的智慧跟小孩好好相處,小孩轉眼就大了,心中留有遺憾,所以特別渴望有個孫子讓他重溫天倫之樂。



 



我身邊的許多長輩,年輕時不曾親自帶過小孩,有了孫子後,才第一次學包尿布!他們說,可以體驗跟小孩親密相處,人生真是圓滿了。阿公、阿嬤對孫子,不需要像父母對子女那麼嚴謹,孩子開心就好,雖然這種親密有時被稱為溺愛,卻為許多小孩建立了內心最溫暖的記憶,日後遇到挫折時,這就是最想回去的地方,感覺無條件被愛的充電所。



 



因此,我認為長輩期待抱孫的心情,非常自然也非常美好,不需要被質疑。只要記得,生育不是隨心所欲之事,事關夫婦和諧、身體健康,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想要孫子、孫女,只能虔心祈禱。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既然是禮物,哪能由得你指定送達時間呢?此外也須記得,堅稱不想生育的子女,可能有難以啟齒的困境,或許感情不睦,或許經濟吃緊,或許身體欠安。



 



不生孩子,是個不容易做的決定,做了這種決定的人,聽到父母催促快生,只會覺得「為什麼你自己想要的東西,要我來提供呢?」、「我想要的人生,你幫不上忙,為什麼你要我滿足你的期待?」他們已經承受了壓力,最不需要的就是長輩自以為聰明的提醒什麼。只有生不出來或是選擇不生,沒有人會忘記生孩子的,真的不需要提醒!



 



忍不住一直提醒子女生孩子的長輩,也許是被自我質疑卡住了。心想:「如果我的兒女覺得被我生下來是件好事,他們怎麼會不想生小孩呢?」聽到子女說「不生小孩」,父母不免懷疑:「他們為什麼不要小孩?是不是對我的養育有什麼不滿?」我曾經與不少催婚、催生的父母深談,發現他們覺得兒女不想生育,彷彿是對他們的一種否定。



 



我們很難責怪長輩有這種心態,因為不生小孩的人們,的確有很多對於成長經驗感到不滿,他們不想創造孩子,是因為不希望帶一個孩子到世間經歷自己有過的愁苦。或者,他們幼年並不快樂,好不容易成人,不想又被孩子綁住。



 



原生家庭的經歷的確會影響人們生小孩的意願,不想生小孩的人之中,不乏父母存有心結。這麼說來,對於子女不生小孩,父母長輩感覺自己有責任干預,無法置身事外,也是難免的。



 



對於年輕人的觀念,父母到底該怎麼對應?當下一代以不同的價值觀一次次的衝擊我們安身立命的信念時,我們只能退居一旁嗎?如果那不只是一個陌生的年輕人,而是你心心念念拉拔長大的孩子呢?



 



我也有許許多多希望傳授給女兒的人生哲學,我以為那是我用青春和跌倒換得的智慧。對我而言,那真的非常珍貴。但我要自己記得,年輕的我曾經如何用力的否定過母親試圖傳授給我的一切。我所相信的,以後女兒還能用嗎?可能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有用,甚至,對於活在未來世界的她,我的想法全不用,還會誤事?



 



我想我能做的,是「關心」而不「擔心」。如果她不婚不生,我不該擔心她老無所依,而是關心她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如果這不是她最理想的選擇,那她是否遭遇了困難。也許過時的我,不能為她找到答案,但我可以守候在旁,鼓勵她探尋屬於她的方向。



 



對於下一代的成就與價值,我們無權評判,計分板和賽場都不再相同了。讓自己的成見歸零,把我們的歷練轉換為祝福吧!



 



 



(本文摘自《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今天的女孩更精采》,天下文化出版)



 





 



※鄧惠文:如果按照正規的資歷介紹,她是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作家、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參與戲劇演出和製作,還有一張舞踊的師範證照。私下她視自己為一種譯者與橋梁,為不同的對象譯解深層心理。這種譯解有時需要用語言文字,有時是戲劇或舞蹈,更多時候是無法形容的,心的靠近感。



 



追蹤↠ 上報流行 第一手接收好文資訊

看更多《上報流行》文章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