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台灣叫「鳳梨」】聲援「台灣波蘿」果農 你可以這樣做

曹銘宗    2021年02月27日 10:52:00

英文名為Pineapple的熱帶水果,在全球中文世界只有台灣稱之「鳳梨」,東南亞稱之「黃梨」,港澳稱之「菠蘿」,中國大陸(包括今福建)也稱「菠蘿」。中國海關總署2/26突然宣布,自3/1起暫停進口「台湾菠萝」。



 



鳳梨的台語發音ông-lâi,所以被寫成「王梨」,與吉祥話「旺來」諧音。



 



鳳梨的「鳳」從何而來?根據清台灣《諸羅縣志》(1717年):「黃梨,以色名,臺人名鳳梨,以末有葉一簇,如鳳尾也.取尾種之,著地即生。」



 



「菠蘿」之名從何而來?根據《臺灣府志》(高志,1696年):「鳳梨葉似蒲而闊,兩傍有莿,果生叢心,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酸甘。」以此來看,鳳梨皮似「波羅密」(菠蘿蜜),可能就是被稱為「菠蘿」的由來。



 





鳳梨皮似「波羅密」(菠蘿蜜),可能就是被稱為「菠蘿」的由來。(作者提供)


 



「菠蘿蜜」原產印度、東南亞,在唐代已傳入中國。鳳梨原產南美洲,西班牙人哥倫布1493年看到鳳梨,覺得很像松果,就稱之Piña de Indes(印度松果,當時到了美洲,但以為是印度)。因此,鳳梨的西班牙文就是Piña,西班牙人最早在十七世紀前後把鳳梨帶到東南亞,再傳入台灣、福建、廣東。



 



十七世紀在中國的耶穌會波蘭籍傳教士卜彌格(Michał Boym),他在1656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圖文書中,收錄波羅密、鳳梨,稱鳳梨為「反波羅密」(右圖,取自維基百科)。「反」應該就是「番」,指外來的。



 



另有一說,在分類上的「鳳梨科」(拉丁文學名Bromeliaceae),Bro是「菠蘿」的語源。然而,Bromeliaceae是法國植物學家Jussieu在1789年命名。



 



如何多吃鳳梨幫助果農?



 



*台灣生產世界一等鳳梨,新鮮鳳梨腰瘦好吃。



 



*鳳梨汁多酵素助消化,鳳梨蘋果汁灰熊好喝。



 



*鳳梨料理如鳳梨蝦球、鳳梨排骨等,請少用鳳梨罐頭,改用新鮮鳳梨。



 



*豬肺炒鳳梨是古早味。



 



*蔭鳳梨(王梨豆醬)是很好的佐料,可煮苦瓜鳳梨雞湯,以及蒸魚、煮魚湯。



 



*鳳梨酥是好伴手。



 



(本文摘自作者臉書,經授權刊登)



 



※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基隆年輕耆老。關注台灣庶民文化的歷史書寫,從日常的生活窺見鮮活的故事。近年致力台灣地名、食物名、海產名的研究,著有《台灣史新聞》、《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