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王小棣談疫苗「打兩針不代表一勞永逸」 網友讚一針見血

上報流行    2021年06月01日 11:42:00

疫情拉警報,疫苗何時來台成了全民關注焦點,導演王小棣昨(5月31日)在臉書寫下近800字長文談疫苗輕重緩急,並點出問題關鍵:「究竟為什麼大家現在對救不了近火的『遠水』有這麼巨大的焦慮啊?因為誰都想要一勞永逸,但是明天就打到不管BNT、AZ……真的就兩針以後永遠免疫了嗎?」該篇發文獲得不少網友支持。



 



王小棣談在疫情擴散當下,跟國民生命安全最相關的輕重緩急,「輕」是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讓感染斷鏈;「急」是照顧弱勢、減少重症、嚴防破口並鞏固前線醫護的戰鬥資源、維護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緩」和「重」則落在疫苗議題上。



 





 





王小棣呼籲公部門及民眾都應盡自己的力量一起努力防疫。(楊約翰攝) 


 



王小棣認為「緩」即是我們表面上國小勢弱拿不到疫苗,大國又用「台灣疫情不嚴重」做藉口,叫天不應,加上國產疫苗又慢一步,二級、三級驗証都應該還要一段時間,「緩說起來是所有人不想要的慢吞吞,遇到這麽多社經強人要捐贈,指揮中心還『這不好說那不好說』的欲言又止,真的是讓人跳腳。不過呢,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看見我們的社會,如果同心協力先做好前面輕和急,這個緩是有它背後重量的。」



 





 



至於「重」,王小棣點出,怎麼讓國民及時接種最安全的疫苗,當然是公僕現下最重要責任,「但是請想一想,如果輕和急沒有做到最好,一百個人如果已經確診,那麼打疫苗只是抑制病情升級,對重症更是毫無幫助,那個對它品質不應該掉以輕心,而且急也急不來的疫苗,是堵不住疫情多點爆發的。」



 



王小棣認為從因應防疫措施、國民防疫素養到疫苗的研發產製能力,從今以後都會是一個社會國家的重要課題和指標,「一個國家,尤其是小國家,如果不能自己研發產製高品質的疫苗,每遇病毒皆需各找門路、外求他國施助的話,這個國家的前途真的不堪設想。請原諒我對政治冷感,各種陰謀論也都沒有研究,你因此看不起我也是應該。就容我簡單問一下:國民做好輕,公僕應到急,國民心境緩,公僕擔起重,這樣不好嗎?」



 



該篇發文獲得不少網友留言支持,「謝謝王老師苦口婆心。」、「好棒的輕、重、緩、急,完全認同。」、「一針見血啊」、「小棣老師說得很好」但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無法認同,疫苗是唯一解,國外都打得差不多慢慢解封了。」、「同步進行啦,還輕重緩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